第18部分(第4/4 頁)
門用來供人酒足飯飽之後娛樂,這就是當時的卡拉ok廳。
在如何娛樂這個問題上,中國人更傳統,很快有人就發現,如果把古代的青樓模式與卡拉ok廳結合在一起,對人更有吸引力,於是歌廳、夜總會就出現了。這裡除了場所裝潢更豪華、燈光音響裝置更專業、配套設施更全面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是陪侍者,剛開始叫服務員,後來統稱小姐,再後來又叫做公主,反正是好聽的詞兒一個勁兒的往上招呼。
這一段時期是此行業發展的高峰期,上到北上廣這些國內頂級大城市,下到縣城甚至鄉鎮,幾乎就找不到沒有歌廳身影的地方,貧困縣裡可以沒有經濟產業,但歌廳免不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先富起來的這部分人藝術修養普遍都不低,很熱愛歌唱事業。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歌廳業的暴利期,一瓶進價百十塊錢的洋酒在歌廳裡的價格要翻上五六倍甚至更多,一位小姐的臺費少則一二百,多則上千,去這種地方玩一宿,普通人一年的工資不見得夠用。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歌廳的消費價格還真是良心價,蔬菜肉糧食啥的年年漲價,但小姐的小費從九十年代中後期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始終都維持在這個水平上,很好的消化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價格的高低完全取決於這家歌廳的名氣,名氣越大的價格越高,根本就不用考慮消費者能否接受的問題。因為這些場所針對的消費群體並不是普通社會群體,它們賺的是先富起來那部分人的錢。而這部分人根本就不拿錢當錢,只要能讓他們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高高在上了,就不考慮價效比的事兒。
從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的十年,基本都屬於這段時期,隨著改革開放速度逐漸變緩,社會經濟秩序逐漸穩定,人們也漸漸的從狂熱狀態向理性迴歸。這種迴歸並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動的,不迴歸不成啊,因為錢越來越難賺了。同時經過這麼多年與外界的接觸,大家也認識到用大把大把撒錢裝逼不太高檔,於是歌廳行業的火爆也隨著這些人群的理性而理性起來,逐漸開始向平民化發展,試圖用提高流水來代替高額暴利。
但這時社會環境和政治風向突然變了,以前天天泡在歌廳、夜總會里的官員們不見了,他們搖身一變返回頭來對原本由他們保駕護航的產業展開了大清洗。由於他們多年間混跡於這個行業裡,所掌握的行業內幕一點不比從業者少,所以採取的手段和方法非常徹底準確致命。目標就是這個行業主要經營專案之一,有償陪侍,一棍子就把整個行業全打趴下了,很少有漏網之魚。合算在這十多年裡,他們都是餘則成啊,一直潛伏在這個行業裡忍辱負重,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徹底清理它,壯士兮!
在這場大清理運動之後,歌廳、夜總會就開始向平民化徹底轉變了,成了一種低消費、單純提供歌唱環境的場所,也就是演歌房和ktv。這時候大家出來辦事兒請客,誰再說去演歌房裡坐坐,基本就是普通百姓水平,檔次比較低。這就是整個行業在三十多年間,伴隨著改革開放走過的歷程,它的興衰從一個側面也反應出改革開放的走勢。
037章 它又來了
“這裡就是舞臺?”洪濤正處於這個行業最火爆的年代中,此時他並沒有穿越者的優勢,根本也沒考慮過這個行業的前途如何。目前最關心的就是該如何從零開始,把這裡的音響環境儘量弄好,然後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讓那些昂貴的裝置發揮出與價格相符的功能。
“沒錯,對面四樓正中間就是控制室。為了這個位置我可是和張總把舌頭都說短了才勉強拿了下來的。”吳逸夫拿著一張結構圖,指了指舞臺對面四樓中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