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低空經歷(第4/5 頁)
空飛行服務需求的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政策支援: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援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基礎設施建設:低空經濟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如無人機起降場、飛行服務站等,將為低空飛行活動提供必要的物理支援。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2年低空經濟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約為4000億元,預計2023年和2024年這一數字將分別達到4633億元和5035億元。這些資料表明,低空經濟正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綜上所述,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和增長趨勢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機會。隨著技術的進步、市場需求的增加和政策環境的最佳化,預計中國低空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為國民經濟的增長貢獻更大的力量。
6 法規與標準制定
61 國家層面政策匯總
隨著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層面對相關法規和標準的制定也日益重視,以確保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空域管理改革:國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頒佈《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將空域劃分為a、b、c、d、e、g、w等七類,其中g、w類為空域資源的使用者提供了更多針對性的申請低空飛行活動的可能,簡化了審批手續,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援。
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的出臺,為無人機產業提供了規範化發展的法律框架。條例從生產製造、登記註冊、執行管理等全生命週期對無人機飛行活動進行了規範,確保了無人機飛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了到2030年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的目標,並制定了五大重點任務和20項具體工作部署,以促進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標準化建設:中國民航局深度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各類相關國際標準和政策的制定工作,推廣中國低空經濟和執行經驗,為中國低空經濟“走出去”營造更好的國際規則政策環境。
62 地方政策與實踐
地方政府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也積極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本地區低空經濟的發展。
地方政策響應:截至2023年12月,多個地區出臺的政策集中於發展低空旅遊等新業態模式,以及規範低空空域管理體系。例如,湖南省成立通航發展集團作為國有企業,承接通航運營、飛行服務、低空監視和產業發展等關鍵職責。
地方性法規與規範性檔案:深圳市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成為全國首部關於低空經濟的地方專項法規,從基礎設施、飛行服務、產業應用、技術創新、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規範。
試點與示範區建設:民航局支援地方設立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推動企業在江西、陝西、四川等地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促進低空產業發展。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首個地方低空經濟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深圳成立,標誌著深圳市在低空經濟標準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低空經濟的規範化、規模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地方政策與實踐的結合,不僅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援,也為行業的規範化管理提供了實踐案例,推動了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
7 挑戰與風險管理
71 產業製造端的挑戰
儘管中國在無人機制造方面擁有強大的製造能力和成本優勢,但整機廠家的缺失導致產業鏈中的企業多處於單打獨鬥狀態,影響了整個低空經濟產業的健康發展。據中國民用航空局資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