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帝王本質(第1/2 頁)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個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的歷史,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同樣也是漢家王朝所遵循的。
漢家的歷史漫長,並且最擅長的便是總結經驗和教訓。
這幾乎成為漢家文明的“法寶”,在不斷的總結教訓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最大程度上的廢除分封制中藩王的封地,透過削藩約束他們手中的權利。
擔心武將篡權黃袍加身,便以文制武;擔心重蹈覆轍出現宦官干政便給宦官的身上加了許多“枷鎖”,擔心後宮亂政便限制後宮的權利等等。
葉安擁有更長的“歷史經驗”他有更多的“案例”,也有更全面的總結分析。
這一點除了秦慕慕外其他人並不知道。
資善堂在短暫的沉默後便被笑聲打破,陳琳哈哈大笑上氣不接下氣道:“葉侍讀,您是老奴見識過最狂妄的少年郎,不該說是狂妄,而是該說您不知天高地厚啊!連資善堂的先生,國朝的博學鴻儒都不敢誇下海口,你卻隨意說出,實是要把天捅出窟窿來咯!”
葉安笑了笑沒說話,而王淵臉色難看的搖頭道:“少年人不該如此狂妄,帝王之道乃是帝王之學,你這年紀如何敢說出如此狂妄之言?!”
葉安看著捂嘴偷笑的小皇帝,嘴角微微挑起:“若是不試一下,怎會知曉我有沒有這個本事?先生不可不教而誅哦!”
沒想到葉安會如此堅持。
王淵與趙禎同時回頭望向了偏殿,而陳琳已經快步走了過去,他不敢相信葉安如此膽大妄為的話沒有惹怒劉娥。
偏殿之中,劉娥靜靜的坐在御座上,一隻手架在御座的扶手上支撐著腦袋,嘴巴微微張開。
雖然有牆壁門窗相隔,但剛剛資善堂中的對話她卻一字不落的聽到。
邊上的藍繼宗震驚的說不出話來,瞧見陳琳走了進來小聲道:“娘娘此等狂妄悖逆之言,實是太過了些,但畢竟葉侍讀非我宋世百姓…………”
“太過了嗎?”
劉娥伸手打斷了他的話,看向陳琳道:“既然他這麼說了,那就讓他試一試,把淵汆先生請過來與本宮一同旁聽,且要見識一下這小子的家學到底如何!”
陳琳微微驚訝,看了一旁同樣目瞪口呆的藍繼宗,小心道:“娘娘,這件事傳出去怕是……”
“誰敢傳出去?!”
劉娥的聲音忽然提高,冷冷的盯著藍繼宗與陳琳道:“關於葉安的一切都是宮中的禁忌,誰敢洩漏分毫,本宮必以大辟之刑懲治!”
現在的劉娥對葉安的家學非常感興趣,她甚至覺得這也許就是上天的眷顧,和葉安獻上的祥瑞一樣,會對大宋產生改變。
當然,劉娥也不傻,葉安到底有沒有本事一試便知,說大話誰都會的,可若是能做到,那就不一般了。
她知道自己這麼做有賭的成分在其中,但畢竟是一個機會,她倒是要看看葉安的家學有沒有那麼好。
深諳儒家之道的她明白,儒學是極好的,但儒學同樣也有不足之處,治國往往靠的是能力和經驗,而非儒家經典中的那些禮法,規矩,學問。
當初先帝就說過,儒學能教出好的臣子,但卻培養不出好的君王,所以他才會在有生之年設資善堂以培養官家。
只可惜,先帝早崩,並未把治國之道,帝王之道傳授給年幼的官家,自己一屆婦人,唯有在相公以及朝臣們的輔佐下監國,至於治國萬萬比不上先帝的。
至今劉娥還能回想起鹹平之治的盛況,那時大宋與現在不同,也就是那段最好的時光給大宋積攢下了與遼朝對抗的本錢。
眼下的大宋“主少國疑”,再加上自己垂簾聽政多了一個“母壯子幼”之名,朝堂上下以有不安之狀,若遼人再度南下,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