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5 頁)
氣這麼大,顧琦隨便找個人一打聽,便毫不費力地知曉了大明寺的大概方位。
大明寺其實就在瘦西湖旁邊,都在揚州城外西北邊,大明寺初建於南朝大明年間,後隋文帝楊堅六十大壽的時候,詔令在全國三十個州內建三十座塔供奉舍利子,其中一座就建在大明寺內,塔高九層,如今成了大明寺的最高建築,遠遠便能望見。
不過讓大明寺名揚天下的是唐朝的鑑真大師,鑑真大師東渡扶桑之前,曾在此傳經授戒,大明寺因以名聞天下。
出了城門,一路走來,一路是風景,倒是正應了那句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顧琦不同於顧琰,他知道自己不能襲爵,從小便在文舉方面下的功夫更多些,是以科舉入士的,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舉人出身,可也著實苦讀了多年,肚子裡還是有一點學問的。
而且他平時來往的也是文人士子居多,同僚之間沒少吟詩作賦唱和的,而揚州又是歷代文人騷客流連忘返之處,留下的筆墨是多如牛毛,因此,顧琦對揚州這座城市早就神交已久。
即便如此,顧琦也沒忘了自己的正事,在瘦西湖邊稍作流連,便策馬奔向了隱隱在望的大明寺。
誰知不巧的是,顧琦在山門殿向迎客僧打聽明遠大師時,卻被告知大師正在閉關,不見外客。
“阿彌陀佛,我是從京城來的,是兩淮鹽政謝紓謝大人的朋友,對大師傾慕已久,今日特地前來拜訪,還請師父通融一下,替我通稟一聲。”
顧琦之所以沒有搬出定國公的名號只報出了謝紓的名字,就是想了解一下這位明遠大師究竟和謝紓有多深的交情。
迎客僧聽了也不敢擅專,一路小跑著上了後山,在後山的臺階下立住了,向守在臺階前的兩個青衣小和尚通報了一聲,其中的一個圓臉和尚聽了之後轉身上了臺階,進了半山腰的一座院子,向院子門口的掃地僧通報了一聲,掃地僧聽了放下掃帚,進了旁邊的一間偏房,沒一會便出來了,搖了搖頭。
圓臉青衣小和尚見此轉身一路蹦著下了臺階,再向臺階下的迎客僧擺了擺手,迎客僧又一路小跑著去回覆了顧琦。
顧琦聽了雖覺遺憾,倒是也知道這些世外之人性子多半是有些乖張,故而也不生氣。不過既然來了,也不能白來一趟,便帶著兩個小廝在寺裡細細逛了起來。
站在棲靈塔的頂端往下遠眺,瘦西湖的風光一覽無餘,雖說已進入初冬,楊柳不再依依,可瘦西湖上的小橋流水和亭臺樓閣反而更清晰地進入了視野,觀之忘俗。
從棲靈塔下來,顧琦到底也不能免俗,在大雄寶殿添了不少香油錢,這才下了山。
再次路過瘦西湖的時候,顧琦找了個湖邊的茶樓坐下來,聽了半天的市井閒話,天色見黑才打道回了城。
在謝家門口下馬的時候,見方婆子在門口探頭探腦的,顧琦把她帶到了自己住的瀾苑。
方婆子要說的不是別的,正是謝涵拿方姨娘立威罰跪的事情。
按說主子拿一個姨娘立威算不得什麼大事,可問題是這主子才剛六歲,而這姨娘又是從小看著她長大的,是府裡第二尊貴的女人,這就未免太無情了些。
不過方婆子可不認為是謝涵有這頭腦有這算計,她覺得謝涵肯定是受了某些人的調唆。
雖然來的時間不長,可她已經打聽明白了,謝家的下人分成了明顯的三派,一派是當年顧家帶過來的家生子,一派是這幾年在揚州莊子裡挑出來的下人,還有一派就是以高升為代表的謝家派,這部分人是謝紓發達後從老家找來的幾個日子實在艱難的遠房親戚,跟高升多少也有點關聯。
高升手下的人基本把持了謝家的鋪子、莊子以及府裡大部分的採買;顧家的女人們則掌管了謝家的後院,男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