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英雄的神話(第1/2 頁)
伊恩的權力體系比較復古,他們還存在王室的設定,而王室理所當然具備最高權力。
很久以前,就在諾爾出生前三四百年,伊恩還是一個戰火不朽的星球,大家都秉持著自己的榮耀與驕傲,勢不容水火的相爭著,大地上分佈著多個並不統一的族群,城市。
結束這個局面的,就是當代的王,重塑了伊恩這個星球與民族概念的統一者。
假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歷史規律,那麼當代的王就是一個彷彿承擔了這個使命,而被歷史所推出來的優秀至極的偉人。
王指揮著軍隊,打敗征服了其他部落,運用大膽又精妙的外交政策,簽署一個又一個協議,將其他人心悅誠服,成為他國度的一部分,在他出色的人格魅力與強硬又和平的政策之下,實現了真正的大一統。
荷蘭尼的老人克賴頓·哈倫曾對夏龍與諾爾講述了一個有關“女神與努納奇”的神話故事,其實那並不是純粹的神話故事,所有的神話故事都與現實有所關係,而非孤立的傳說。
女神與努納奇的故事,實際上是在對映著那段血腥而又傳奇的大一統歷史。
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文化,有時候甚至僅僅相隔十幾裡,就會信仰著完全不同的神,想要將這些文化聚合起來,不徹底冒犯被征服者的心情,也需要一種力量。
女神藉助神王力量征服努納奇的故事,實際上是一個族群征服並融合了另一個族群的故事,其中可能還有兼併,戰爭,結盟等等複雜的故事,
王為了讓神話,文化之間發生交匯和統一,把自己稱為女神的僕人,運用這種方式把其他神話的傳說納入一個更大的體系中,讓每個族群都可以理解自己的地位,文化與重量,把自己可以放在王那大一統的理想圖景中,而冷靜下來不擔心被毀滅和殺戮,這為伊恩的建立提供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努納奇被女神打敗,帶著神山的怨恨衝向太陽,最後甚至被太陽燒死,但是從怨恨的屍體中,卻誕生了之後具備太陽神職,煌煌而神聖的伊利俄。
伊利俄從仇恨與血腥的土壤中誕生,但是他代表的卻是希望與和平,如同太陽一樣讓萬物生長的力量,寄託著伊恩人的美好祈願。
王作為神王的女兒,女神的僕人,承認了伊利俄位列主神之一的地位,時至今日,努納奇的的傳說不曾消失,但伊利俄代表和平的思想卻為更多年輕人所知曉。
人們內心,萌發了同樣的向善的種子。
不過,王再怎麼優秀,也不是神,這世上沒有人能成為神的。
當外星而來的敵人來襲時,以及黑色的“正義”金屬兵器襲擊各個城市時,他沒有任何辦法。
夏龍與諾爾來到邊境時,曾經看見了黑色的軍隊也向邊境走去,那是王的手筆。
王雖然並沒有夏龍那個時代更加發達的戰術思想和對未來科技的準確想象,但是他憑過往經驗匯聚而成的直覺判定了伊恩遭遇侵略後的情況。
夏龍之所以帶著諾爾去邊境,是打定了以後要在野外求生,甚至參與游擊隊的想法。
王也察覺到了那種可能性,黑色軍隊是為此準備的有生力量。
不過雙方的差距太大,即便王做出那麼多行動,假設沒有亞波人,恐怕伊恩就會淪為奴隸星球的命運。
“爸爸,這就是英雄嗎。”
一個清脆的男孩的聲音出現。
牽著孩子手的大人回覆了他。
“沒錯,這就是英雄,拯救了全伊恩的英雄,我們伊恩永生永世的恩人。”
“我以後也要做英雄,成為像他那麼強大又崇高的人物。”
“那可不行。”
“誒?”
孩子希望像英雄那樣,成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