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皇太子高殷(第2/2 頁)
利。
天保九年(558年),文宣帝高洋打算出行到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他下令由皇太子高殷監國。
高殷在監國期間,召集有名的大儒前來皇宮裡講授《孝經》的經義。當時,有一位全國知名的大儒叫許散愁。
這位許散愁,學富五車,是北齊時的國子助教。他一生從事教學工作,且嗜愛讀書,但他終生沒有娶妻。
高殷就請楊愔傳旨,問國子助教許散愁:
“先生活在世上,是靠什麼信念一直堅持到今天的?”
許散愁回答說:
“我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從來不會和姣美的男童睡同一張床,不會進入少女的房間,一輩子熱衷於博覽圖書典籍,不知不覺間,人就走到今時今日了,人也漸漸衰老了。
許某平生的胸懷抱負,就是希望像現在這樣而已。”
高殷聽後,感嘆道:
“顏淵縮排屋子號稱貞節,柳下惠坐懷不亂,都不如這位老翁白了頭也沒娶妻啊。”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古代聖人顏淵在婦女危難之時,沒有趁機侵犯,柳下惠坐懷不亂,二人都被後世稱頌是個有節操的君子。但他們兩人都比不上這位許散愁老翁,為了讀書,一直到頭髮全都白了也沒有娶妻子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高殷因為有感於許散愁的好學不倦精神,於是下令賞賜他一百匹絹,以示嘉獎。
高殷自小就是一名“三好學生”深得像楊愔、魏收等漢族文官的讚賞,認為他有良好的德行,是北齊朝廷難得的有仁義之心的統治者。
但高殷在鮮卑勳貴們的眼中,則被視為“婦人之仁”,不夠果斷,不夠剽悍,個性不像個鮮卑男兒。
高殷同時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十分尊師重道,他對自己的老師十分尊敬,對漢族儒生能做到禮賢下士,因而在漢族人當中頗有威望。
面對鮮卑大臣們對自己的輕蔑看法。高殷問楊愔:
“本宮經常覺得疑惑,為何父皇總是嫌棄本宮不像他那樣勇猛?”楊愔說:
“陛下自登基後,四方不服,故而他每次都御駕親征,征服四方蠻夷部落,以震懾他們,故而認為一國之君也需要具有勇猛的一面。
與此不同的是,如今的朝廷更需要一位有仁德的國君,安撫和平復朝廷內外,對外事務有諸位將領掌控軍隊,由他們統率三軍,太子就不必要像陛下那樣必須具備兇悍、勇猛的一面才能治國了。”
“可是鮮卑族人一向以強悍著稱,有朝一日,本宮成為他們的國君,卻缺乏他們身上所具備的特質,本宮擔心他們會不服本宮的統治。”
“太子過於憂慮了,國家的君主,其主要的責任是發號施令,任人以賢。所謂政令所出,必得利國利民,用人以賢者為先,國家推行良政,方能得民心擁護,只要得了民心,天下可安矣!”
“楊宰輔說得有理,本宮受教了。”
高殷因為認同楊愔的政治抱負和治國理念,所以對楊愔十分信任。
:()最牛皇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