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三十五(第3/7 頁)
這本書,裡面的錯誤非常多,而且偈頌大多是在提倡禪宗。恐怕你沒有這樣的學識(來辨別),不是懷疑大士說錯了,就是根據自己的心意來誤會其中的意思,那就罪過無量了。此書應該送給大通家看,你千萬不要看。即便非要看,也等明年興慈法師第二次刻印出來以後,再請來看。
初興慈法師,得此本鑑定刻板。前年送光一部,光息心校正,勸彼另刻。彼擬明年方刻,此板當好看多矣。
之前興慈法師,得到這本書來鑑定刻板,前年送給我一部。我仔細校正後,勸他重新刻印。他打算明年才刻,這個版本應該會好看得多。
護法錄甚好,但非專主淨土者。其談宗處,不可妄會。而高僧嘉言懿行,閱之則能長人善根。往生論注,照游標示,已標過否。此書文理甚好,宜熟看之。
《護法錄》這本書很好,但不是專主於闡說淨土的。其中談論禪宗的地方,不可以妄加附會。而(書中所記載)高僧的嘉言懿行,讀了之後,能夠增長人的善根。《往生論注》,按照我的標示標過了嗎?這本書的文理很好,應該熟讀。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謂向外馳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你的妄想心,遍天遍地都是,卻不知道專心念佛。所謂心念向外馳求,不知迴光返照。這樣學佛,很難得到佛法的實際利益。
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學佛而不知息心念佛,於儒教尚未實遵,況佛教乃真實息心之法乎。
孟子說:“學問的宗旨沒有別的,就是把妄動的心放回到本位上去。”你學佛卻不知道息心念佛,(這樣一來)對於儒教尚且都沒有實際遵行,更何況佛教是真實息心的大法啊。
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佈施,乃至萬行。心經照見五蘊皆空。皆示人即境識心之妙法也。
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金剛經》當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佈施,乃至六度萬行;《心經》當中的照見五蘊皆空。都是指示人們即境識心的妙法啊。
若一向專欲博覽,非無利益。奈業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如果你一向只想著博覽諸多經論,也並不是沒有利益。奈何你業障沒能消除,還沒有得到(博覽經論的)利益,卻先受到損害了。復馬契西居士書四
永明等錄,有何不合。汝且認真唸佛。淨土十要一書,多看即已足矣。餘且待財智有餘時,再請而讀之,不晚也。
永明禪師等祖師的語錄,有什麼不適合讀的。你暫且認真唸佛。《淨土十要》這部書,多多閱讀就已經足夠了。其餘的暫且等待財力智慧有富餘的時候,再請來讀,也不晚。
唸佛之樂,唯真唸佛者自知。然必須志誠懇切,攝心而念,不可著外境相。否則心地不通,觀道不熟,魔境現前,亦不了知,則殆矣。切囑切囑。
唸佛的樂趣,只有真唸佛的人才知道。然而必須志誠懇切,攝心而念,不可執著外在境相。否則心地不通達,觀道不純熟,魔境一旦現前,也不能明瞭知道,就危險了。切記切記 。
今之真宏淨土者,實難其人。遍參知識之念,改作一心念佛,則利益大矣。否則徒成一個勞碌奔跋而已。諦法師處,宜多請教,餘則非光所知也。
現如今,實在難遇到真正弘揚淨土法門的人。把你普遍參訪善知識的念頭,換成一心一意念佛,利益就大了。否則,就成了白白地勞碌奔波了。諦閒法師那裡,應該多多請教,其餘(的人)我就不知道了。
安士全書,為古今善書之冠。擬排印普遍流佈,藉以挽回世道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