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清查(第1/2 頁)
“張大可、王昆、馬福祥”宣府校場人頭攢動,義軍士卒唱名的聲音此起彼伏。
“薊鎮城牆、宣府校場、大同婆娘”,時人稱之為“九邊三絕”。
這“薊鎮城牆”和“大同婆娘”張順雖然不曾見識過,但是這“宣府校場”卻果然名不虛傳。
原來這宣府鎮作為九邊重鎮,地處京師西面,乃是大明王朝對抗察哈爾、土默特兩翼蒙古的第一線,故而每年的閱兵儀式都在宣府舉行。
據說宣府校場面積是京師的六倍,可以一次性容納幾十萬人同時受閱。
景泰年間,昌平侯楊洪鎮守宣府之時,御軍極嚴,“騎兵善馳射,步兵善弓弩”“士卒精壯,為一時邊將冠”。
到了隆慶、萬曆年間,王崇古、方逢時任宣大總督期間,亦是“謹烽火,遠斥候,繕甲兵,勤操練”,可謂是兵強馬壯、器械精良。
場以人名,故而名列“九邊三絕”!
如今張順高坐在點將臺上,望著下面空空蕩蕩,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宣府校場,心中一時五味陳雜道:“這便是名震天下的宣府校場?”
“正是,殿下!這便是號稱‘九邊三絕’之一的宣府校場。”那張維世聞言不由接話道。
“大才子徐文長為此曾賦詩云:宣府教場天下聞,個個峰巒尖入雲。不用弓刀排虎士,天生劍戟擁將軍。”
張維世此話一出,那宋獻策不由苦笑一聲,心道:你這廝怎麼聽不懂好賴話,難為你還能做這麼大官。
果然張維世此話一出,張順不悅道:“不用弓刀排虎士,天生劍戟擁將軍?酸腐文人之見!”
“本王今日也有詩一首,請鎮代王品鑑!”
“啊?臣臣洗耳恭聽!”張維世一聽張順這話,如何不知這一次會錯了意,惹惱了此人。
“宣府校場天下聞,明光鐵甲耀入雲;向有虎賁十萬士,敢教可汗舞前門!”張順這詩一出,眾人頓時把目光齊聚於張維世。
那張維世本來都準備好尬吹了,萬萬沒想到張順居然有這般本事。
他不由稍微一愣,連忙擊節叫好道:“好一個‘敢教可汗舞前門’,老臣聞之,亦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甘於戰死沙場,勝過老於床榻!”
這張維世雖非文學大家,好歹也是進士出身,經他親口認證,自然無有不服。
然而,張順聞言卻搖了搖頭道:“天冷就要穿衣;飢餓便要吃飯;夫國有難,民有患,就要整兵備戰,自然之理也!”
“道理雖小,婦孺皆知,奈何仍有人止不住貪慾,欺上瞞下,結果兵敗身死,為天下笑,何其悲哉?”
“這宣府校場雖大,不過一空曠之所,又有何異也?”
“蓋昔日兵甲之盛,雄於九邊也!”
“今合全鎮之兵,戰兵不過萬餘,進不能制敵,退不能御虜,豈不悲夫!”
張順一字未提張維世、李國樑及五營遊擊將軍,卻好好字字又在提他們。
這七人聞言頓時汗出如漿,連忙紛紛跪地討饒,口稱“死罪”。
“起來吧,前朝積弊如此,非一人一日之功!”張順搖了搖頭,下定論道。
“今日本王苦口婆心,只不過是為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兵者,兇器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多一卒,則多一分勝機;多一操,則多一分勝算。故而士卒務實,操練勿真,戰場之上才能建功立業、活的性命!”
“如若不然,豈不是自欺欺人,自蹈死地?”
話已至此,那張維世、李國樑一干人等這才明白張順並不是想借機除掉自己等人,而是勸說自己要核實兵馬,勤加操練,後怕之餘,不由感激涕零,紛紛拜服。
“報,經核實撫標報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