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3/4 頁)
許過幾日嫂嫂就閉關結束了也未可知,便勉強笑道:“那有勞熙哥哥了,我回去便擇個日子隨玉郎一同過來。”
過了幾日果然袁玉和明華一同來了別業內,李熙安排了靜芳園給他們居住,裡頭臨著水,滿眼荷花蘆葦,十分軒爽。
夜了李熙卻是留了袁玉在書房小酌,慢慢和他說些詩書之事,漸漸又說到朝廷體制上,袁玉因急雲的原因對他原有親近之意,喝了些酒,果然也放開了心防,少不得大談起如今變革之法:“如今聖上變法,卻仍不敢動祖宗官制,其實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都可歸於禮部,而大理寺可並於刑部,太僕寺則可並於兵部,通政司則可並於都察院,其餘冗員,予以裁汰,除去駢枝,吏治清爽,清除內弊……”
李熙只是笑眯眯聽著,時不時附和兩句,漸漸從恤農到興工,從兵務到外事,他居然說了個滔滔不絕,倒都是頗有見解,李熙聽著聽著頗覺此人是個人才,思路很是開闊,大概幼時也受了急雲一些影響吧,一些思想和後世有些相近,若不是為駙馬,做個變革之臣的確不錯,倒不枉急雲對他頗為照顧。
袁玉說著說著卻忽然沉默了,一杯酒接著一杯酒的喝著,李熙笑著給他斟酒問道:“如何不喝了?”
袁玉垂下睫毛道:“不過是空談罷了……”
李熙笑道:“你眼光敏銳,見解獨特,又有遠見卓識,是個人才,不要妄自菲薄了。”
袁玉苦笑了下,握起酒杯,想起那些寒夜裡藉著雪光看書的夜晚,想起那些用禿筆一次一次在寫過無數次的紙張上再次練習的書法,想起那些飢渴地看書吸收所學的日子,他學得才華滿腹,以為可以報效國家,造福百姓,不料自己如今一眼可以望到底的前途,不過是陪著皇帝的女兒,庸庸碌碌地過完這輩子,滿腹才學,是用來在宮宴上點綴的花團錦簇的制詩,是花前月下陪著公主的豔詞,他每一日都覺得自己早已死去。
李熙依然笑微微:“大丈夫一日不可無權,駙馬想必是寥落了。”
袁玉板了臉道:“我豈又是那種勢利無恥愛權之徒?”
李熙擺擺手道:“此話是一個算得上是個人物的人所言,他曾獨立國事數十年,內政外交,常以其一人當其衝,才識過人,卻偏偏境遇不堪,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他弱冠之年,曾有一首詩是這樣的: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里外覓封侯。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閒情逐水鷗!笑指盧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閒情逐水鷗”,袁玉低低重複了下,擊節嘆道:“胸懷大志,心雄萬夫,好詩!”
李熙笑道:“我記得他道:大丈夫在世,自當以天下為己任,拼搏進取、建功立業。而匡扶社稷江山,造福萬民百姓,凌霄閣上留名,賢良祠內畫影,這一切,都需要兩個字:權力。權力是個好東西,奸臣需要,忠臣、能臣更需要,唯有庸臣不需要。倘或無權在手,便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丈夫抱負如何伸展?只是丈夫愛權、取之有道。權力乃是公器,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袁玉點頭道:“確然是妙論,只是我卻未曾聽聞過此人的言行?此人到底是哪朝哪代的人物?這盧溝橋和瀛洲又是哪裡?”
李熙搖搖頭道:“此人後世毀多譽少,我們未身在其境遇,不便置評,如今借他這一說,不過是來勸勸你罷了。”
袁玉眸子黑沉沉了下去,低聲道:“我知明華擔憂我……你不必再勸了,我之一生已是如此……”
李熙笑道:“駙馬可曾聽過一言:掌握秘密即掌握權力。”
袁玉一愣。
李熙忽然卻又轉移話題道:“如今北蠻那邊不太太平啊。”
袁玉冷冷道:“他們休養生息數年,到底忍不住了,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