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1/3 頁)
在拉攏了魯國之後,齊國和晉國之間的衝突日烈。但是在早期,齊國還是暫時處於守勢,尤其是晏嬰擔任相國的時候,一再倡導&ldo;不戰而屈人之兵&rdo;,輕易不發動戰爭。而晉國自然也不能坐視齊國的強大,就在齊國與魯國結盟後的第二年,即公元前542年,晉國隨即聯合燕國,從西線和北線兩面,發動了對齊國的進攻。戰報傳來,齊景公起初十分慌亂,甚至懊悔不該殺掉田開疆等3個猛將,搞得現在國家無將可用,這時候晏嬰卻為他推薦了一個能將‐‐田穰苴。但齊景公一開始不想用他,因為這個田穰苴是田桓子的族弟,而田家此時正為齊景公所忌憚。可是隨著戰局緊急,聊城、東阿等地都丟了,形勢比人強,田穰苴也就因此掛帥了,齊景公還是不放心,特意命令自己的寵臣莊賈做監軍,監督田穰苴打仗,但對田穰苴來說,這樣可謂&ldo;睡覺送來枕頭&rdo;,他本來作為田氏宗親,地位就不高,要打勝仗就要立威,偏偏莊賈又是個不守紀律的人,上任第一天,田穰苴點將他就遲到了,田穰苴二話不說,立刻按照軍規把莊賈處斬。此舉立竿見影,齊軍上下紀律嚴明,人人奮勇爭先,果然一舉挫敗晉國進攻,這是自晉文公重耳以來,晉國在齊國面前吃到的第一次敗仗,齊景公也因此感到揚眉吐氣,戰勝後的田穰苴被委任為大司馬,掌握了齊國兵權,他就是後來被歷代兵家所推崇的軍神‐‐司馬穰苴。
在公元前542年戰勝晉國之後,齊國迎來了自齊桓公以來國家最好的形勢。文有晏嬰主政,武有司馬穰苴領軍,又有梁邱據這樣能言善辯的外交家,真箇是群英薈萃上下一心,其國力顯蒸蒸日上之勢。但是在司馬穰苴得勝後,晏嬰卻反對乘勝追擊,因為此時齊國的國力還不足以支援和晉國的長期戰爭,養精蓄銳才是最好的選擇。這以後,齊國就和晉國展開了&ldo;和平競賽&rdo;,對內安心發展生產,積聚力量,這時候的晉國,卻正好是士大夫坐大,內亂不止的時期,雙方的實力對比此消彼長。公元前530年,晉昭公登基,力圖再次確立晉國的霸業,因此邀請齊景公在平丘舉行會盟,平丘在當時衛國的地界,為了壓倒齊國,晉昭公動了血本,一下子出動了4000輛兵車,並派使者威逼齊景公,要齊景公必須參加。面對晉國咄咄逼人的攻勢,齊景公深知此時齊國尚無力和晉國較量,因此選擇了屈服。但是在會盟上,齊景公敏銳發現,此時晉國的大權,已經日益掌握在韓趙魏知範公孫等&ldo;六卿&rdo;手裡。事後他對晏嬰感嘆道&ldo;一個團結的晉國,才是最可怕的&rdo;。因此齊國爭霸的時機,就是等待晉國的不團結。
當然,在等待晉國&ldo;不團結&rdo;的這些年裡,齊景公也沒有閒著,在平丘會盟3年後,即公元前526年,齊景公首先發動了對齊國南部的徐國的戰爭,戰爭的結果,就是蘇北的大片土地因此落入了齊國的手中。公元前522年,衛國發生了內亂,齊景公乘機插手,接納了流亡的衛國國君衛靈公,並以國君的禮節接待他。這件事讓齊景公在諸侯之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儼然成了&ldo;山寨版&rdo;的齊桓公。公元前520年,此時已經強大起來的吳國,開始進攻齊國的鄰國宋國,齊景公又毫不猶豫地出手,幫助宋國把吳國打敗,這幾次行動的意義都非同小可。宋國和衛國,原先一直是晉國的重要盟友,經過這兩次事件,全被拉到了齊國的一邊。當然齊景公的這些行動也有失敗的時候,比如公元前517年魯國發生政變,魯昭公被趕了出來,齊景公本想幫助魯昭公復國,卻在魯國軍民的反抗下失敗了。但即使如此,原先晉國的盟友們,日益被齊國分化瓦解,雙方的力量差距,也在一天天縮小。
齊景公的機會,在公元前506年的昭陵會盟後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