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ldo;在他的訣別信裡是這樣寫的,裡特爾。我再也沒有出路了。現在連最後的嘗試也失敗了。&rdo;格拉恩搖了搖頭。&ldo;這話我根本難以置信。襲擊彼得是最後的嘗試嗎?這聽起來是不大可能的。裡特爾,我們換個問題:什麼是搞襲擊的真正的動機呢?&rdo;
裡特爾聳了聳肩:&ldo;從你對我所說的這個問題出發,我假設這與海爾梅小姐有關,這是一種報復的行為。&rdo;
&ldo;好吧,我們就假設這是一種報復行為,那麼赫伯特就不會說這是最後的嘗試。因此,要末進行襲擊的動機是另外一種,要末還存在另一種我們還未知的最後嘗試。我個人傾向於這種假設:進行襲擊的動機不只是報復。&rdo;
&ldo;而是什麼?&rdo;裡特爾抬起目光,看著已經站起身立在他面前的格拉恩問道。
&ldo;你可以說我在猜測,也可以說我在想像,或者說我是偏執狂,隨你怎麼說吧,我認為,其動機與懸賞徵答競賽有關。&rdo;
裡特爾吃了一驚,愣愣地注視著格拉恩。
&ldo;懸賞徵答競賽?&rdo;他重複了一遍,似乎他不相信他聽到的話。
格拉恩點點頭,以短促的步子在室內來回走了幾次,然後又坐在辦公桌後的椅子上。
&ldo;赫伯特&iddot;馮&iddot;龍根是教授的獨子,也是他的唯一繼承人。&rdo;格拉恩說道,&ldo;由於懸賞徵答競賽,如果他不能成功地贏得這種獎金,那他實際不就失去了繼承權,這一來他不得不參加競賽。儘管他有自信心,但仍能正確地估價自己的才能,他知道自己無力解答這些試題,因此他也不去費力勞神,而是尋找一條捷徑,即跟蹤那些最有希望獲勝的參賽者,這樣他也能一道題又一道題地闖過去,直到第4道題為止。這時他被人甩掉了,退出了懸賞徵答競賽。在解第5道題時他沒有參加,因此沒有得到第6道題,第一輪就此結束。現在新的一輪開始,在解第6道題時,赫伯特&iddot;馮&iddot;龍根又重新在懸賞徵答競賽中出現。他解答出來,得到了第7道題,他又解答出來,得到第8道題。但他沒有解答這道題,而且自殺了。這內在的關係,聽起來不是比襲擊彼得與自殺之間的關係更不合情理嗎?&rdo;
裡特爾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ldo;好吧。&rdo;格拉恩說,&ldo;也許我們可以把他所提以的最後的嘗試理解為再次參加懸賞徵答競賽的嘗試。當赫伯特&iddot;馮&iddot;龍根無力解出第8道題時,他不得不再次退出,並且再也沒有可能重新參加進去。這一來獲得遺產的希望最終消失。現在他真正知道在經濟方面再也沒有出路了,於是他自殺了。如果這個假設正確的話,那麼問題在於:這最後的嘗試究竟是什麼呢?在赫伯特第一次退出懸賞徵答競賽後,他又是怎樣重新參加進去的呢?我認為他解出第6道題和第7道題是絕對不可能的。&rdo;
&ldo;也許他又故伎重演。&rdo;裡特爾說,&ldo;他可以由特拉特指引自己。只是這一次他不是自己跟蹤特拉特,而是由另外一個人跟蹤他。而這特拉特也發覺了,於是跑來找我們,請求保護。這一下最後的嘗試也失敗了。&rdo;
&ldo;說得很動聽,只可惜說得不對,親愛的警官裡特爾。競賽進行到第7道題時,除了完成關於數理邏輯發展的筆試題外,還得進行口試。準備的時間只有三天。我不相信赫伯特能解出第7道題,除非他有一個幫手幫他完成筆試題,並教他死記硬背應付口試題。他有這樣一個好幫手,我們姑且把此人是誰這個問題擱一擱,暫且認為他有這樣一個幫手。為什麼這個幫手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