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第1/2 頁)
被列為&ldo;正史&rdo;的《資治通鑑》,對這一樁大屠殺的經過,敘述得更為動人,恭抄於後,以便讀者老爺對照參考,文曰:
&ldo;尚方監(宦官)渠穆,拔劍斬何進。張讓等作詔,授故太尉(宰相之一)樊陵為司隸校尉(首都洛陽衛戍司令官),尚書(宮廷秘書)得詔板,疑之曰:&l;請大將軍出共議&r;。中黃門(宮廷侍衛)以何進頭擲與尚書曰:&l;何進謀反,已伏誅矣。&r;何進部曲將吳匡、張璋,在外聞何進被害,即引兵入宮,宮門閉。虎賁中郎將(禁衛軍司令官)袁術,與吳匡等共砍攻之,宦官持兵器堅守。會日暮,袁術因縱火燒南宮青瑣門,欲以脅何太后出張讓等。&rdo;
惡棍的介入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張讓等也不是呆瓜,怎麼會允許何靈思女士把他們交出?而何靈思女士失去何進先生,也沒有力量把張讓先生交出,結果當然一團糟。
《資治通鑑》曰:
&ldo;讓(張讓)等入白太后,言:&l;大將軍兵反,燒宮,攻尚書門。&r;因挾太后,及少帝(劉辯)及陳留王(劉協),劫省內(宮內)官屬,從復道走北宮。尚書盧植,執戈於閣道窗下,仰數段珪,珪懼,乃釋太后,太后投閣,乃免。袁紹與叔父隗(袁隗),矯詔召樊陵、許相、斬之。紹及何苗引兵屯朱雀闕下,捕得趙忠等,斬之。吳匡等素怨苗不與兄進同心,又疑其與宦官通謀,乃令軍中曰:&l;殺大將軍(何進)者,即車騎(何苗)也,吏士能為報仇乎。&r;皆流涕曰:&l;願致死。&r;匡遂引兵與董卓弟奉車都尉(陸軍上校)旻,攻殺苗,棄其屍於苑中。紹遂閉北宮門,勒兵捕諸宦官,無少長,皆殺之,凡二千餘人,或有無須而誤死者,紹因進兵排宮。張讓、段珪等困迫,遂將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數十人,步出轂門(洛陽城北門),夜至小平津(河南省鞏縣西北),六璽(皇帝皇后政府等印信)不自隨,公卿無得從者。唯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椽(洛陽郡中區高階官員)閔貢,夜至河上(黃河南岸),貢厲聲質責讓等,且曰:&l;今不速死,吾將殺汝。&r;因手劍斬數人,讓等惶怖,叉手再拜叩頭,向帝(劉辯)辭曰,&l;臣等死,陛下自愛。&r;遂投河死。&rdo;
‐‐有件事弄不懂,閔貢先生既亂砍亂殺,幹掉了幾個,為啥不向張讓先生直接下手?是不敢也乎?如果張讓先生不跳黃河,又該怎麼辦?直接下手和逼他自殺,後果是一樣的,不知道他閣下為啥採逼死之法。
經過內外一陣屠殺,宦官絕種,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宦官時代,到此結束,宦官們付出他們為非作歹的代價。可是,政府、皇帝、官員,以及全國人民,不但不能恢復原狀,反而從此陷入更大的災難。死者已矣,一死百了,活人的苦,卻只開端。
《資治通鑑》續曰:
&ldo;(閔)貢扶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夜步逐螢光南行,欲還宮。行數裡,得民家露車(農夫普通載貨的平板牛車,既沒有頂篷,也沒有欄杆),並乘之,至洛舍(地名,在邙山北麓)。&rdo;
在洛舍住了一夜,第二天:
&ldo;帝(劉辯)獨乘一馬,陳留王(劉協)與貢,共乘一馬,從洛舍南行,公卿稍有至者。&rdo;
接著,董卓先生‐‐這個頭腦簡單,四體發達的惡棍,以電影上的大場面鏡頭出現。原來他閣下接到袁紹先生的命令,立即率領他的涼州兵團,向東進發,抵達洛陽城西的皇家顯陽花園(顯陽苑)。只見洛陽火光沖天,一片血紅,那正是袁紹先生攻擊皇宮,焚燒青瑣門的時候。董卓先生知道事情發生變化,下令緊急行軍,抵達西門時,探馬報說,皇帝正在邙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