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面議(第2/3 頁)
兩個,一個人是永曆帝的心腹,被自己處死了。還有一個則是後金的後人,修煉到了入神境界,被自己種下了魔氣。但似乎他回去之後,並沒有如約前來,看來對方竟然有破解這個魔氣之法。而且就在同時,自己感受不到對方的方位了,不知他在何處。
倒是有另一個東西的氣息忽然閃現了一下,那就是金缽。自己在滄溟之地的旋渦中,納入孰湖和畢方兩個高階魔物。而閃現的地方,自然也是在這襄陽城附近,這也是李白來此地的原因。只是一個月下來,並沒有什麼發現,倒是發現了眼前這個不修邊幅,面容清瘦的中年文士。
“先生猜的不錯,不知你要見本王所為何事?”李白問道。
一般人在自己面前,很難藏住心思的。但此人似乎有什麼秘術,可以藏住自己的心思。這還是自己第一次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看到,竟然可以遮蔽自己的感知和推演。
中年文士只是稍微震驚了一下,立刻恢復了平靜,雖然他不知道晉王是如何知曉自己的打算的。自己想會會晉王的想法,也只是告訴阿達,阿達不可能背叛自己。而自己從聊完出來就只有一個時辰不到,這晉王怎麼這麼快知道,似乎有些手段。
“估計晉王也猜到了,我是一個情報販子,主要給清廷賣情報,今天來見晉王,自然也是想賣一些情報給你。”中年文士坦然道,他直接將全部事情說了出來。
“是撫南王劉文秀去了林城,還是吳三桂在秘密招兵買馬,已經擴充到了四萬餘人,或者是江南那邊,有人在組織串聯,試圖重新奪回金陵?”李白笑道,在這一年的時間,他也做了很多事情。錦衣衛指揮使鄭國,被他從安龍叫了過來,特意負責對外的情報。大把銀錢撒下去之後,自然也有了一些效果。而經過李白與這些人的時不時會面,自然可以知道更多訊息。而且李白相信,這世界沒有人能比他知道的訊息更多了,甚至京師裡的那位也不能。
“看來晉王都知道了,那我的這些情報恐怕也賣不出什麼價了。聽晉王的意思,似乎還知道江南的事情,比我瞭解的更多。”中年文士冷道。
“本王今天來此,自然不是為了在先生面前說這些,而是誠心相邀出山,助我掃平這宇內,還我華夏的大好河山!”
中年文士沒料到是這個,冷靜道:“晉王沒想著恢復這大明朝的江山?”
“這華夏的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而是我等千千萬萬黎庶百姓的,他們的天下!而大明朝在崇禎皇帝上吊那一刻,就已經亡了!”李白道,在他心底,這個大明朝,早就不值得再扶了,要不是因為永曆這個大旗還有些作用,恐怕自己早就一腳踢開了。而這一年間,無數的忠臣義士也來到了兩湖,不少人更是對明朝的昏庸深惡痛絕。特別是以黃宗羲為首,提出了亡國和亡天下的論點,深得他的贊同。而經過與李白幾次交談過後,形成的一些言論,也廣泛的在兩湖傳播,引起了各個府縣文人們的討論。這是一種新的模式,比當年海瑞罵嘉靖更為徹底。而李白也給予了願意贊同這種觀點人的一些便利,讓他們紛紛進入府縣的行政一級,接受各種事務的歷練。為此在整個兩湖地區,還特意舉辦了幾次科舉會試,選拔出一些有識之士。這些人,部分是有才能沒機會,還有部分,壓根是覺得大明朝沒希望了,才隱居避世的。
但在襄陽府,這些訊息傳遞的慢,自然為人知道的遲一些,因而中年文士幾乎沒怎麼聽過。
“晉王是想學那太祖皇帝,取韓林兒而代之嗎?”
李白喝了一口水,心道這人還是有些執拗,大笑道:“哈哈,先生謬矣,為了這平民黎庶,誰當皇帝有區別嗎?如果那天沒有這等覺悟,像這大明朝一樣, 弄得天底下狼煙四起,那這改朝換代,也是必然。何況我在軍中,早已經明言,此生以驅逐韃虜,恢復華夏為己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