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榮慶堂中(第2/3 頁)
裘。
勇從何來?
正是此由,於顛沛流離的苦難童年中,依然努力活著的人,才有那樣一股憤憤不屈的心氣。
這才是晴雯。
他先前試圖以讀書識字,明禮知義改易其心志,對也不對,如果性格底色都沒抹去,那還是晴雯嗎?
不過讀書,終究也不是壞事,至於其他的小性子,少女嬌憨爛漫,都賢惠的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也了無意趣。
“嗆就嗆吧,大丈夫立身天地之間,豈無容人之量?”賈珩忽地輕笑了笑,覺得想通了一些事情,也有一股躍然之感。
賈珩道:“你若是有時間的話,幫我做一身也行。”
晴雯感知到賈珩那雙溫煦甚至“慈祥”的目光,一時間愣怔在原地,臉頰有些滾燙。
公子又是這種目光,那天還往人家那裡瞄……
不過聽賈珩如此言,晴雯心頭也有幾分欣然之意,笑道:“那公子等個三五日,我就能縫製出來。”
賈珩笑了笑,說道:“別太辛苦了,晚上縫東西,再仔細把眼睛熬壞了。”
二人說著話,不覺時間飛快。
……
……
榮國府,後院
榮慶堂中,丫鬟、婆子,垂手侍立,服侍著賈母用飯。
一張圓桌旁,賈母在鴛鴦的丫鬟的侍奉下,在一個金盆中洗了把手,一旁李紈、鳳姐伺候著,寶玉、黛玉、迎春、探春、惜春都是作陪。
原來是昨兒在寧國祠堂中鬧了一大場,又是除族籍,又是傳旨,又是封存府庫,一波三折,讓賈母心神疲憊,今天早上就沒有多少胃口,只吃了一碗碧梗米熬的粥。
王夫人和鳳姐問賈母飲食,就是一驚,將將半晌午時候,還是鳳姐勸了幾句,然後又煥了寶玉、黛玉、探春、惜春等諸姊妹,過來相陪。
“老祖宗,兒孫自有兒孫福,您何必給自個兒身子骨過不去。”鳳姐今日一襲丹梅色長裙,頭戴風釵,那張明媚、嬌豔的臉蛋兒上,薄施粉黛,風韻十足。
寶玉也在一旁勸道:“老祖宗,東府裡的事兒,自有老爺、太太,大老爺、大太太操持就好了,老祖宗一開始就別過去。”
黛玉一身翠荷色襦裙,身量嬌怯,罥煙眉下,一剪秋水盈盈的明眸,也是帶著幾分憂切,“外祖母怎麼就氣的茶飯不吃的地步,我看那珩……”
“別提他,一提他,我頭疼。”賈母擺了擺手,慈祥的目光看向黛玉,苦笑道:“那就是個孫猴子,鬧將起來,東府都快讓他翻了個底朝天兒。”
探春伸出纖細的玉手,拿起茶盅,粉唇輕合,茶湯至唇齒汲入,放下茶盅,英秀、修麗的眉眼之間現出一抹思索,清澈如山泉叮咚的聲音響起:“聽璉二哥說,不是已經除了他的族籍?”
念及此事,探春心頭也是輕輕一嘆。
那位珩大爺,看著是個頂門立戶,不屈不服的,現在卻被除了族籍。
可惜了……
鳳姐柳葉眉挑了下,嘴角浮起一抹譏笑,說道:“現在人家傍上了宮裡,也不知怎的,入了皇帝老子的眼,東府爵位該由他承繼了。”
探春聞言,就是一怔。
黛玉也是將一雙春山黛眉下的秋水明眸,好奇地看向鳳姐。
不怪探春與黛玉不知,昨天那一場雖鬧的大,但具體經過可沒人回到府裡繪聲繪色和處在深閨中的黛玉、探春敘說具體細節,什麼一波三折。
這不哪壺不開提哪壺嗎?
姊妹幾人就是在屋裡讀書寫字,故而也只隱隱聽的隻言片語。
李紈見諸姊妹好奇,看了一眼賈母,想了想,就簡單將事情經過說了下,而後幽幽一嘆,說道:“現在那珩大爺說上表辭爵,也不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