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代女皇之坎坷稱帝(下)(第3/6 頁)
攔阻,一律提供交通工具,且按五品官待遇保障吃住。主政官員不論告密者是何出身,必須親自接見。所告屬實立即破格提升,所告不實也嚴禁追究。
這紙詔令把告密風險降至最低,收益卻達到最大。於是舉國上下告密成風,朝廷內外屏息斂足!
有個叫索元禮的胡人,因告密受到武則天接見,做了遊擊將軍,讓其負責辦理獄訟。他生性殘忍,抓一人勢必牽連數十、上百人,武則天對他很欣賞,多次接見並厚賞鼓勵。
在索元禮示範下,周興、來俊臣等輩紛紛仿效,官職不斷提升,酷吏遍佈朝野。
他們私下僱傭數百無賴,專以告密為業。計劃構陷一人,往往令數人就一事同時舉報。來俊臣還與同黨萬國俊編寫了一部奇書《羅織經》,教給酷吏如何網羅無辜、編織罪名。
此後凡有告密案件,武則天都會交給索元禮他們處置。這些人為了屈打成招,發明創造了眾多殘酷刑法,還為這些酷刑取了“定百脈、突地吼、死豬愁、求破家、反是實”等各種瘮人名稱。
史書中詳實介紹了幾種酷刑的具體方法,聽來就讓人膽寒。比如把人的手足用木板鎖住,再反向扭動,稱為“鳳凰曬翅”;用物體固定腰部,把脖頸上的木枷用力向前拉伸,稱為“驢駒拔撅”;讓人跪在地上,用手捧住枷鎖,把磚頭堆在木枷上,稱為“仙人獻果”;把人倒吊起來,用石頭捶打頭部;用鐵絲箍住頭部,再往裡加入木楔,時常有人因此頭骨碎裂。
每次審訊,他們把刑具擺在囚犯面前,無不嚇得渾身顫抖、冷汗如雨,為了逃避酷刑折磨,讓說什麼就什麼。遇有朝廷赦令,來俊臣先讓獄卒處死重犯,然後再宣讀。
就是這樣一群人,武則天卻認為他們忠心,愈發寵愛信任,舉國上下對他們無不畏如虎狼。
當初高宗在世,周興以河陽縣令身份入朝接受高宗召見,準備提升他。因有人反映他出身不好,高宗取消了任職命令。周興卻並不知情,仍在朝堂苦等。宰相們沒人吭聲,只有魏玄忠善意提醒他可以回去了。周興卻誤認為是魏玄同壞了他的事,銜恨在心。
魏玄同與裴炎是好友,時人稱讚他們的友誼為“耐久朋”。周興知道武則天逆鱗在哪兒,藉機誣告魏玄同曾當眾說過“太后已老,不如讓兒子當政來得長久”這句話。武則天果然大怒,下令把魏玄同賜死。
有人勸魏玄同以告密為由,面見太后解釋。魏玄同長嘆著說:“被人殺掉與得病死掉有何區別,我怎能為了苟活幾天而違心告密!”
周興又誣告右武衛大將軍黑齒常之謀反,致使這名從百濟歸順大唐,立下戰功無數,打的吐蕃七年不敢犯邊的御邊名將含冤而死!
醴泉人(陝西寶雞麟遊縣東南)侯思止,原本賣餅為生,後來當了遊擊將軍高元禮的僕人,為人奸猾刻毒。天授元年(690年)七月,因誣告恆州刺史裴貞與舒王李元名謀反,被提拔為遊擊將軍。
侯思止卻不滿足,大膽向武則天請求當御史。武則天說:“你不識字,怎當御史。”
侯思止答“我雖不識字,卻能替太后斬除妖祟。”這話說到了武則天心坎裡,當即升任他為散朝大夫、侍御史。不久,武則天把一戶因罪抄沒的房宅賞賜給他,他卻說:“臣厭惡這些謀逆的人,不願住在這種人房裡。”太后對他更加賞識。
衡水人王弘義素無品行,曾在趙州一帶遊蕩,看到閭里老人向僧人佈施,竟誣告人家謀反,結果導致兩百餘人被殺,他卻因此做了遊擊將軍,不久又榮升殿中侍御史。
有人舉報勝州都督(內蒙古準格爾旗東北)王安仁謀反,武則天讓王弘義去查。見王安仁不服,王弘義當即在枷鎖上砍掉了他的腦袋。接著,又殺掉王安仁之子,把父子兩人首級裝入木盒覆命。路過汾州,與汾州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