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2/5 頁)
因是準備出席9。13的【絕地反擊】在北美的首映式,這是華星動用所有的資源,才爭取的一次機會,這也是兩千年後,香港原創電影第一次如此大張旗鼓的在美國舉行全球首映。
遙想香港電影當年,在自己前世的時候,可以說是看著香港電影的長大的。那時候自己正在上小學、讀中學,每天上完課總是能在露天的放映廳裡一邊看著天上的星星,一邊沉醉於港產片的放蕩不羈。1980年代後期,在自己的觀影記憶裡已沒有幾部國產電影,大部分都是錄影廳的香港電影錄影。因為國產電影產量太低,而錄影廳港片的更新速度讓人們驚訝其電影產量的巨大,那時,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現在的人熱衷懷舊,並不是矯情,而是時代變幻太快,迅速有一些東西不可能再重現了,比如錄影廳。現在已經有人開始像追憶小人書一樣開始追憶錄影廳時代了。在那個娛樂形式單一的年代,資訊交流閉塞,電視節目匱乏,由於有了錄影廳的存在,又一代人可以擠在小屋子裡,煙霧繚繞。黑暗中的他們雖然看上去寂靜,私底下卻上演著不比銀幕遜色的恩仇、青春、成長,這是社會的灰色地帶。
一代少年的共同記憶—逃學,看香港三級片,但與大多關於等待的傳說一樣,三級片始終扮演著一個隱秘的情人,任人尋索,可遇不可求。
在錄影廳裡也能偶然碰到香港“新浪潮”電影,比如衝著劉德華去看的《奔向怒海》當武俠片看的《蝶變》當警匪片看的《邊緣人》只是那時不知道這些有點悶的舊電影是香港電影史重要的一頁,其中的徐克、嚴浩、許鞍華、譚家明和方育平,都是以後的“大師”—當我們認識到幾乎所有的新電影都是舊的,而好多舊電影比新電影還新的時候,多少年已經過去了。
那真是香港電影黃金的十年。美國學者戴維•;波德威爾在《香港電影的秘密》一書裡說:“紐約時報影評人對早期進口的一部功夫片有此惡言:‘盡皆過火,盡是癲狂’,當年的辱罵,竟變成今天的榮譽標誌。”
無數的經典記憶和錄影廳聯在一起:《英雄本色》系列、《賭神》系列、《倩女幽魂》系列、《黃飛鴻》系列、《逃學威龍》系列……還有《新龍門客棧》這部片子一出,看過者奔走相告,說不出所以然,直喊太好看了。這部片子在錄影廳裡放了很久—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市場化票房了,可能是錄影廳時代最紅的電影。
這個時代的尾端,誕生了王家衛。《旺角卡門》沒讓人記住他,到了《阿飛正傳》幾乎是錄影廳的毒藥,有張國榮、劉德華的電影竟然如此氣悶,放到一半就有人喊換片。但總有幾個在角落的人為之動容,那絲揮之不去的頹廢和落寞,顯然不屬於錄影廳這個環境以及時代。
在自己的記憶裡,其實錄影廳依舊在校園、火車站、客車站邊存在著,但盜版vcd的普及搶走了大半的觀眾,隨著客源的不斷流失,很多錄影廳都慢慢消失,改成遊戲廳,直至成長為今天的又一代少年為之逃學、沉迷的網咖。
vcd的出現,使觀影的體驗不再是集體的狂歡,而是在私人空間慢慢體味,觀影者似乎沉靜下來。時代語境已經做好了接受王家衛們的準備。1995年,《東邪西毒》和《重慶森林》放映,一樣的自言自語,一樣的失魂落魄,成立了一套陰鬱、頹廢的美學。王家衛從此奠定了國際地位,成為評論界的寵兒。
是時,正是九七前夕,一代香港人迷茫起來,深懷著末世情懷,其實只是一種曖昧莫名的焦慮。喪亂詩人幸,一批有著憂思頹廢調性的電影隨之誕生:《甜蜜蜜》、《三個受傷的警察》、《Se情男女》……王家衛也推出了《重慶森林》的姐妹版《墮落天使》更加陰鬱和頹廢。
1997年,香港誕生了三部重要的作品:王家衛的《春光乍瀉》韋家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