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義塔傳說(第1/2 頁)
我聽村裡老人所說的這件事情,是發生在民國初期,在我們這附近一條巨蟒害人的故事。
眾所周知在我們這兒有著連綿不絕的大山,我們這裡的人靠山吃山,祖祖輩輩都在這裡生活。
到了清朝晚期,因為政府腐敗,天下大亂刀兵四起,天災人禍導致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所以這裡的人口並沒有現在這麼密集。
這人口一少,山裡的野獸就開始經常出來活動,這讓附近的山民在山中勞作之時備受其擾,久而久之,山民們因為害怕,都不敢單獨上山了,如果必須要進山的話,常常會多人一起結伴才行。
再後來由於西方列強對華入侵,懦弱無能的晚清政府只好割地賠款,這就需要支付大量的金錢,而這些金錢從哪裡來呢?當然就是對百姓增加賦稅了。
官府的橫徵暴斂,讓百姓本就貧困的生活更加的苦不堪言,百姓們缺衣少食,就造成了大量的嬰兒夭折,這些剛出生不久就夭折的嬰兒大多都被隨意拋棄在了荒郊野外,讓人不忍目睹。
後來有些人在一些偏僻的山林田野或山谷間修建了一些建築物用來收斂這些死去的孩童,好讓他們死後能有個安身之所,他們還給這種建築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義塔”。
顧名思義,這種建築的本意是讓那些夭折的孩子屍體有個歸宿,是一種善舉,然而事情的發展卻逐漸背離了它原本該有的意義。
百姓們為了少繳稅再加上重男輕女思想作祟,很多人家在生下孩子之後,發現如果是男嬰就會留下來撫養,如果是女嬰,不管死活都會把女嬰扔到義塔中任其自生自滅。
更有甚者,有些地方還有將家中年滿六十的老人活埋或拋棄荒野的風俗,由此可見,在飢寒交迫戰亂動盪的年代裡,人性的扭曲與黑暗顯露無遺。
在當時,這種悲慘荒唐的拋嬰棄老的情況在全國各地都出現過,一直到建國後被政府經過全面清查,並下令對全國各地的義塔進行拆除和焚燬,又經過大量的宣傳和堅決打擊,這種情況才逐漸消失。
話說回來,當年這被拋棄的小小嬰兒如何能夠保護自身呢?最終的結局可想而知,只能是被活活凍餓而死、或是被野獸吞食。
義塔也由此演變成了棄嬰之地,有些父母因為路途遙遠或是心懷愧疚,就會僱人替他們前去拋屍,久而久之就出現了所謂的職業“拋屍人”,他們會推著車挨家挨戶“收孩子”,然後再一同送到義塔中去。
這些拋屍人在拋完屍體之後,一般都會在外面點上三炷香禱告一番,一來用以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二來讓這些孩子們的在天之靈不要騷擾自己,但儘管如此,還是會有一些很奇怪的事情發生。
離我們這兒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山谷,谷中植被茂密遮天蔽日,在這片山谷之中,曾經就建有一座義塔。
據說這座義塔是修建於清光緒年間,這座塔與別處有些不同,它修建的十分高大,形如寶塔,在靠近塔的頂端有一個四方形的拋屍口,一條窄窄的臺階繞著塔身直達拋屍口的下方,以方便拋屍人從此處拋屍。
由於我們這裡地處山區,也不是什麼兵家必爭之地,所以當清政府被推翻之後,我們這的生活已經開始穩定了下來,拋嬰棄老之事已經不再發生,而這座義塔也荒廢了下來,塔身看起來斑駁陸離,雜草叢生,再加上週圍樹木的映襯,它給人一種陰森恐怖的感覺,讓人望而生畏,幾乎沒人敢再靠近它。
由於義塔的特殊性和它的恐怖傳聞,久而久之這裡就成了許多離奇怪事的發源地,比如附近的牲畜有時會無緣無故地消失,偶爾路過那裡的人,也會莫名其妙的失蹤,故而這片山谷被當地人視為禁地,輕易不會有人敢來這裡。
有一年,有一名雲遊的中年和尚在山裡迷了路,不知不覺間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