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第1/2 頁)
在整個這次登陸作戰過程中,盟軍的一支包括7艘英國護航航空母艦和2艘美國護航航空母艦的艦艇部隊,在遠離海岸的海上,派出飛機為火力支援艦艇進行校射,深入內陸破壞敵人的交通運輸,以及驅散敵人的兵力集結。儘管德國空軍曾對登陸部隊成功地實施過一次有效的襲擊,並在&ldo;凱摩爾&rdo;綠灘附近擊沉了一艘坦克登陸艦,但盟軍的艦基飛機在d日或d日以後的三天中都沒有遇到一架敵機。後來,它們遇到了寥寥幾架,但很快就將它們擊落了。
在最初突擊登陸之後進行登陸的法國部隊,上陸後迅速西進,直逼土倫和馬賽;而傘兵部隊則向東推進,準備奪取坎城和尼斯兩個小港。與此同時,第7集團軍主力開始向羅訥河進軍。在艦炮火力的支援下,部隊經過幾天的陸、空協同突擊,終於攻佔了土倫和馬賽。這兩個城市的港口都由威力強大的敵岸炮連防守,而且這些岸炮連還難以摧毀。其中最難對付的是一個340毫米的岸炮群。該岸炮群是法國人於戰前在墨索里尼進行戰爭叫囂、企圖把義大利海軍建成一支能與法國海軍相抗衡的力量的形勢下配置的。8月28日,這兩個主要港口的德軍終於投降了。與此同時,傘兵部隊也在艦炮火力的支援下完成了原定任務。8月24日,部隊攻入坎城;30日,佔領了尼斯。
到這時為止,登陸突擊部隊的主力已遠遠地向北推進,正在追擊迅速潰退的德軍。同盟國以7個法國師為核心,新組建了法國第1集團軍,由讓&iddot;拉特爾&iddot;塔西尼將軍指揮。美軍的第二梯隊則與帕齊中將的第7集團軍的第一梯隊(突擊登陸部隊)合併。法、美軍共同組成了第6集團軍群,由j&iddot;l&iddot;德弗斯中將指揮。9月11日,德弗斯的集團軍群在第戎附近和來自諾曼第的巴頓第3集團軍的部隊會合。這樣,這兩支突擊大軍就結合在一起了,切斷了法國西南部德軍的退路。接著,第6集團軍群揮師東進,並在一條離瑞士邊境約80英里、沿德國邊境的戰線上整軍待發,其左翼和美第3集團軍的右翼相接。
德國的崩潰
1944年秋,在艾森豪將軍指揮下的盟軍經過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戰鬥,橫掃法國和比利時,到達了德國邊境。部隊在斯特拉斯堡附近駐足萊茵河邊;而在亞琛,則已突入德國。由於德軍的頑強抵抗、不斷惡化的天氣以及後勤補給上的困難,盟軍西線的進展幾乎陷於停頓。在義大利,盟軍的第5和第8集團軍在向佛羅倫斯北部推進之後,實際上已在德軍的哥特防線面前停滯下來。在東部戰線,俄國人在南、北兩個方向上繼續向前推進,但在中部距華沙很近的地方,則停止了前進。
12月中旬,重新擔任德軍西線總司令的龍德施泰特發動了他的最後一次攻勢。他利用妨礙盟軍空軍作戰的惡劣天氣,動用了德軍最後的戰略預備隊,在阿登地區對盟軍的中部實施了大規模攻擊。在通常被稱作凸出地帶戰役中,龍德施泰特向西突進了50英里。然而,儘管龍德施泰特實現了分割英、美部隊的目的,但這並未給盟軍造成真正的危險。實際上,艾森豪完全瞭解德國擁有這支戰略預備隊。他對能夠儘早地在野外,而不是在敵人的防禦工事前面與之作戰,感到十分高興。隨著飛行天氣的改觀和盟軍的迅速反擊,龍德施泰特因害怕其部隊的整個突擊部被鉗形包圍,不久就被迫撤回。他所遭受的損失超過了他給盟軍所造成的損失。
俄國軍隊於1945年1月中旬又開始了攻勢,在30天內向奧德河推進了250英里,直接威脅著希特勒不肯離開的柏林。在南方,他們越過布達佩斯向前推進,迫使德軍匆匆撤出希臘和巴爾幹半島,以免被切斷向德國的退路。
到1945年3月,艾森豪的部隊沿萊茵河畔陳兵列陣。萊茵河水流湍急,河岸陡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