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1/2 頁)
但是,在其他方面,薩勒諾作戰的計劃則不如西西里時的精確和富有效力。由於計劃人員很難得到最高指揮部在人員、物資方面的有力保證,因此,即使兩棲部隊在向登陸場航渡過程中,計劃仍在不斷變更。這種顯而易見的優柔寡斷激怒了部隊的指揮官,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導致這些變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當時正在絕密地進行和平談判,知道此事的不超過12個人。在最後時刻導致計劃變更的還有其他一些原因。例如,盟軍需要優先考慮把某些裝備調撥給第8集團軍,當時,該集團軍正從義大利的&ldo;趾部&rdo;地區步履艱難地向北推進。此外,正當實施薩勒諾作戰的特混艦隊在航渡途中,包括美艦&ldo;波依斯&rdo;號在內的幾艘艦炮支援巡洋艦卻被調去加入坎寧安元帥指揮的艦隊,這支艦隊的任務是在義大利艦隊按照停火協定駛出塔蘭託投降時佔領塔蘭託這個大型海軍基地。
如同在&ldo;愛斯基摩人&rdo;作戰開始之前那樣,陸軍再一次堅持登陸要在夜裡進行,而且取消上陸前的艦炮火力支援。對此,休伊特將軍也再次徒勞地提出了反對意見。他爭辯說,完全的突然性是不可能的,而且黑暗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混亂。德國空軍對比塞大已實施了兩次襲擊,而這些襲擊活動絕不是盲目的,因為比塞大是上陸工具的主要會集點。此外,敵人的偵察飛機無疑會發現正向登陸場進發的突擊部隊。薩勒諾是通往義大利最好的港口‐‐那不勒斯的要地,而且恰好位於駐西西里的戰鬥機的最大戰鬥半徑以內。因此,無論如何,軸心國的最高統帥部必定已注意到此處很可能是盟軍的入侵之地。但是,陸軍指揮官對此卻無動於衷。他們堅持說,儘管敵人可能會懷疑盟軍將在薩勒諾登陸,但是,能達成一點突然性總比沒有一點突然性要好。實施炮擊只能暴露自己,把更多的德軍吸引到海灘來,而又不能徹底摧毀敵人的防禦。因此,根據陸軍的決定,盟軍在薩勒諾沒有進行艦炮火力準備,而且在美軍登陸地段,當突擊波接近海灘時,甚至沒有任何支援兵力。
實際上,德軍在薩勒諾的兵力達到了師的規模。正如我們已經知道的,當德軍最高統帥部懷疑巴多格利奧政府正在與同盟國談判時,他們不失時機地派出幾個師去接管義大利。到薩勒諾突擊開始時,在義大利北部,德軍已集結了8個德國師,由埃爾溫&iddot;隆美爾陸軍元帥指揮;在義大利中部和南部,也集結了8個師,由埃伯特&iddot;凱塞林陸軍元帥指揮。凱塞林已在義大利南部做好了防禦準備,以抗擊盟軍的登陸。由於兵力不足,凱塞林不能阻止蒙哥馬利的部隊從勒佐加拉勃利亞向北推進,因此,他派出兩個師對英軍進行一種阻滯戰,其餘的師則用來保護羅馬和那不勒斯地區。凱塞林也考慮到了休伊特將軍所提出的那些理由,估計盟軍可能會在薩勒諾登陸,於是,他命令駐守在那裡的第16裝甲師的大部分兵力和一個傘兵團在登陸地區及其後面構築工事。德國人及時趕到了薩勒諾,在海灘上敷設了地雷和鐵絲網,在薩勒諾灣布設了水雷,從山上一直到海邊都配置了火炮;此外,還部署了坦克,以進行反突擊。凱塞林還擬制了迅速向薩勒諾調集兵力的計劃。總之,德國人想方設法,極盡最大努力把薩勒諾地區建成了一個盟軍登陸部隊難以對付的馬蜂窩。在戰鬥初期,德國人確實有可能把盟軍一舉趕下大海,或者至少能以盟軍所不及的速度增援自己的部隊,從而能在幾天之後有效地進行反擊。
可是,一個嚴重的失策破壞了凱塞林的準備工作。他的上級拒絕向那不勒斯地區增調兵力。在隆美爾的影響下,希特勒原先打算將部隊撤至羅馬以北;經過凱塞林的勸說,才同意在南部進行抵抗。隆美爾比希特勒的大部分將領都通曉海上作戰。他十分清楚地看到,地中海已不再是同盟國海軍的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