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六章 終結(一)(第2/3 頁)
常大的恩典了。也有例外,聖天子特別喜歡的人,或者真的立下了不世之功,本身哪怕是三品四品官,聖天子非要賞個侯爵,也行。這就叫超封。
爵位有對標的品級,身份地位上卻不能這麼算。怎麼算呢?算“超品”——也就是說,只要有爵位,你的地位便高於只有品級的普通官員。舉個例子,羅乾象的高州伯身份要高於朝廷裡的六部尚書(還是僅限於名義上哈,別當真)。
最後,大明祖制,公侯二爵位只能授給武將,文官授爵以伯而止。《大明律》卷二《吏律·職制》:“凡文官非有大功勳於國家,而所司朦朧奏請輒封公候爵者,當該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斬!”連提要求的帶背後慫恿的一律砍腦殼,就問你怕不怕!
話雖如此,文官若是想得個公侯的爵位也不能說完全無望,倒是還真有一條路:去死吧——死後可以追封,這個沒事。
爵還分“世爵”和“流爵”兩種。世爵可世襲,流爵只限一代。不過到了中後期,帝國財政越來越緊張,實在拿不出錢養越來越多的閒人,本著虧誰也不能虧了老朱家的原則,外企勳臣的世爵逐漸廢除,最多隻能襲一代而已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孫勞劉羅諸人被封的都是流爵。但這也不行啊!一幫子粗鄙武夫,還有蠻子,不是侯就是伯,一股腦都騎到十年寒窗飽讀詩書的大人們的脖子上來了,這叫什麼?這叫斯文掃地、這叫是可忍孰不可忍!啥?都是拋頭顱灑熱血的好漢子好男兒?我呸!“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方乃好男兒”,懂嗎?一幫子丘八算什麼東西!
因為奢安之亂鬧得太大也持續了太久,巡撫都接連死了好幾個,一開始聽說被平了,大家都高興得昏了頭,聖上的恩旨發下來誰也沒想起來應該蹦出來添把堵。等到這股狂熱的勁頭過去,終於有人醒過味兒來:那個老朱頭也還罷了,再怎麼不對付總算斯文一脈,可那些武夫算老幾?不就是有膀子力氣能砍人麼,一群會說話的牲口啊!憑啥一下子全變超品了,以後叫咱們這些滿腹經綸深明大義的翩翩君子還怎麼欺負丫的?!
可當時一高興忘了攔,聖旨已經發下去生效了……那就玩陰的唄!所以,前有分兵駐屯廣派流官之請,後面再來一齣兒廣而告之挑撥離間。
不過,還是沒收到預期的效果。
孫杰提前已跟羅乾象認真聊過,聽到(羅總兵的出身遠不如安雲翱,不識漢字)邸報後,羅乾象特意去找了朱燮元,不僅誠心實意地道謝,竟然還鄭重其事地行了跪拜大禮:“羅某是個啥也不懂的蠻子,但還分得清好歹,老大人是為了某全家好,某替祖宗兒孫謝過老大人!嗯,就是這樣。”
這還了得?
得繼續折騰!
怎麼折騰呢?
好辦:在兵費核銷和功勞上做文章。
龐大的資金、吃掉的糧草、動員的勞力、消耗的物資……所有這些帝國財政肯定要補貼,不過只會補貼一小部分,七成多要由戰亂涉及的各省分攤掉——具體哪個省攤多少、報上來以後又能核下去多少,這裡面便大有文章可做!
此外還有功勞。孫杰的編制在京營,不歸地方,但勞順所部是川軍總是事實吧?羅乾象勉強也算四川的,劉超原來的編制在廣西,在貴州打了那麼多年,就算黔系將領好了、隴氏安雲翱算滇軍,那烏撒府的設白到底是算四川(行政區域)還是雲南(沒有隴氏安雲翱之助這蠻婆子連命都保不住)還是貴州(安效良以前可是一直跟貴州的水西一夥啊)呢?各省的軍功哪個大哪個小總要議一議,沒毛病吧*?
為啥非要分功到省呢?因為要算各省文官們的贊畫之功啊。打仗嘛,砍人只是最最等而下之的一方面!漢高祖怎麼說的?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