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 頁)
退軍耶!傳我令,著閻達全權代我行事,諸般事宜不必教於我知,可酌情處置,另李溫、蘇林全力輔之,不得有誤!”
“我等遵令!定不負太守大人之託!”眾將領命齊喏道,自下去準備。
卻說閻達部兵四千餘,分為兩寨,各傍山險:一名宕渠寨,一名蕩石寨。這一日,張既、溫恢引兵三千來到蕩石寨下,百般挑戰,閻達卻只做不應。張、溫二將只好退後離寨十里安下營寨,不想,是夜,因遠襲而來,軍事疲睏,各自休息,忽寨後火起,卻是閻達見月黑風高,欺甘寧軍遠來疲苦,與李溫領兩路兵殺來劫寨。張既、溫恢急上得馬,指揮軍士,幸韓非麾下諸軍士皆訓練有素,待得殺出重圍,查點損失,只折兵馬二百餘,還多是匈奴、鮮卑二族的人馬。
二將不敢多待,急引敗軍來見甘寧。甘寧聞說吃了敗仗,本就脾氣火暴,再聽失敗的原由,大怒道:“汝二人行軍許多年,算得老卒,豈不知‘兵若遠行疲睏,可防劫寨’?如何不作準備?俺甘寧粗魯之人,尚且知曉,爾等焉可慢之?左右,給我推出去,斬!”
當下就欲斬二人,以正軍法。
“甘將軍稍怒,勝敗乃兵家常事,況二人並未折去多少兵馬,只是寥寥二百人上下,且將二人之過記上,以後再算,叫他們戴罪立功,如何?”沮授在旁勸道。
張既、溫恢本是冀州的將領,後追隨了韓非,算得上是沮授的老鄉,沮授當然不願意看到老鄉被砍了腦袋,而且,又不是什麼太大的錯,損失也不是很大,想了想,沮授還是選擇了求情。
他知道,韓非手下能用之人,實在是太少了,只是一郡之地,人手富富有餘,可眼看著一州要到手了,到時候,差得可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再砍,就更沒人了。
韓非的手下人多是冀州出身。張、溫二將在軍中也是頗有人緣,見沮授已經開口替二人求情,大家也紛紛出言勸道。甘寧想了想,也不好違了眾人之意,喝責二人幾聲,也就不了了之。
“公與先生,蘇則這老匹夫,在城外建寨,此卻是何意?”甘寧向沮授問道。
“呵呵。不過是一個‘拖’字罷了!”沮授不屑的一笑,慢慢的說道。
甘寧眼睛一瞪。有點迷糊,不解地問道:“拖?他幹什麼要拖?拖個什麼?”
“甘將軍,你可知五原郡城有兵幾何?”沮授問道。
“聽說是在五千左右。”
“呵呵,五原郡上下只有五千五百不戰之兵。況五原城池牆低無險可依,斷無阻我大軍之理。老夫觀其於城外沿途依山結寨,怕是欲借山林之險,以阻我軍。另外,想必那姓蘇的也是知我軍遠來,故是料定了我軍糧草不足,只一拖,待我軍我糧之日,自會退去。其自無憂矣!”沮授笑道。
“原來是這樣,幸有公與先生隨某一起,要不甘某怕是要誤了主公事了。”甘寧一拍腦袋。恍然大悟道。
沮授微微一笑,他當然知道韓非把自己派給甘寧是為了什麼,張頜有智有勇,有什麼變故也能自己拿主意,有應對之策,相應的。甘寧就差了許多,倒不是說甘寧蠢笨。只是年紀輕,經驗有些不足,再加上脾氣大,搞不好就會衝動。
最主要的是,甘寧不比張頜的多智。
與匈奴、鮮卑戰事平定,沮授本打算回冀州的,卻給韓非攔了下來,與甘寧一起,為的就是起個互補的作用。
“公與先生,不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