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天啟日月重照大明天 > 第275章 普查開始

第275章 普查開始(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從小縣令到主宰萬界精靈:開局撿漏玉蟲石板我在北魏的鐵血生涯崩壞世界的守護者重生太子,開局竟勸弟弟們搶皇位二喬,咱倆稱呼各論的好不好崩鐵:阿哈跟你心連心黑神話,不通關就滅世?我來助你穿越大明成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年代:四合院裡的情報員三國軍神漢末三國之北疆幽冥HP白薔薇與劍重生50年代帶著妹妹吃飽穿暖四合院:災年屯糧心不慌穿越古代捲入皇室震驚!主神老婆竟是我自己飄飛的殘葉被挖根骨後小可憐成了掌門心尖寵諸天穿越,從慕容復開始

天啟十九年二月初,大明的官員肉眼可見的忙了起來。

一月中旬的時候,朝廷普查天下人口與土地的訊息就傳了出去,二十日時,皇家日報正式刊登了這個訊息。

所以到了二月,許多早起的百姓能看到,天還沒完全亮,各地衙門的大門就已經大開,然後各種官員和巡防營士兵就開始進進出出。

除了地方主官留在衙門主持大局,基本大部分官員都按之前規劃好的計劃前去各自負責的地方。

交趾都指揮使司,九原縣。(原安南太原,大明收復後,為了和山西太原區別開,就改了名字。)

九原這裡地形還算平坦,土地肥沃,因此在拿下安南後,這裡被當成重要的移民地。

至於土地哪裡來的,除了新開荒出來的,就是查抄原來的安南貴族。

當時安南的土地兼併比大明還嚴重,超過八成的土地都在各地貴族官員手裡。大明將幾乎所有貴族官員都查抄了,所以幾乎所有土地都在大明手中。

九原縣城外,一處名叫李王村的村子大早上就已經人聲鼎沸,因為前幾天縣衙就派人通知他們今天登記人口,所以一大早這裡的百姓就在村長的組織下在村子中間一處空地等著了。

李王村有人口超過四百,總六十多戶,平均每戶有七人。

這裡的人都是費盡千辛萬苦從陝西遷移過來的,當時聽朝廷描繪的美好前景,再加上陝西環境實在太差,這些人咬咬牙聽從官府安排跨越幾千裡過來,一路上雖然各地衙門安排的很好,但還是有不少身體差的老人丟了性命。

好在這次朝廷沒騙他們,分配到這裡後,每家每戶都免費按人口分到不少田地,男女老少都有。當然如果覺得不夠,也可以和內地一樣,貸款購買,只要不超過百畝就可以。

而且前期沒有產出的時候,朝廷安排這些人吃大鍋飯,一直等田裡產出足夠生活。

這十來年過去,這些遷移的百姓都過上了以前夢寐以求的日子,因為朝廷稅收低,他們落在手裡的很多。

別看朱由校規定的十稅一對比以前朝代那些什麼三十稅一高,但大明現在就收這一次,沒有其他亂七八糟的稅收。

十來年積攢下來,這裡人基本都積攢了不少家底。

之所以有李王村這個名字,也是巧合。估計是姓李姓王的實在太多,雖然當時各地安排的時候有意拆散那些宗族,但分配到這個村子的都是這兩個姓,不過他們之前沒關係,所以也就叫了這個名字。

這個村子的村長是幾年前選出來的,平時樂於助人,辦事也利索。

將所有人安排好,又去檢視村子的防禦。

安南以前幾百萬人,但歸於安南朝廷管理的估計就一半,剩下的都在各個大山叢林裡,生活很原始。

大明接管後,對整個安南進行了連續幾年的掃蕩,大部分人都被抓了出來,現在安南各地的道路、開荒基本都是這些人做的。

這些人野性難馴,和外面的安南人有很大差別。外面那些安南人和大明百姓沒多大差別,有些就是中原漢人以前遷移過來的,所以大明對這些人和南洋土著不同。

在朱由校的命令下,當時大明收繳了所有和安南有關的書籍,將那些有文化的安南人遷移到了內地。

剩下的都是文盲,然後朝廷釋出命令,凡是會說大明話的都可以和大明百姓一樣,置地安家。

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底層人,可不懂什麼叫亡國,高高興興的就去學習大明話。

十幾年下來,整個交趾都司都是說大明話的人,新想起來的年輕一代,也都是學習大明文化成長起來的,這些人已經被同化過來了。

而山裡那些人,根本難以馴服,朱由校也懶得管,和南洋那些土

目錄
穿越異世界?我有軍火系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