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發現人才,任用人才,然後鬥爭人才(第1/2 頁)
自己準備了半天,本來是準備主動登門拜訪王有志,結果王有志不但先跑過來拜見領導,還表現得對自己發自內心的仰慕。沒聽說王財神有龍陽之好、斷袖之癖啊,更何況自己都快五十整了。
他正胡思亂想著,就聽見王有志說:“虞參謀當世奇才,下官仰慕已久。這次能與虞參謀共事,下官非常榮幸。某所部現在共有廂軍三千人,民兵一萬人,壯丁四萬人,糧餉器械充足,隨時聽從虞參謀調遣。”
虞允文趕緊說:“王侍郎謬讚了。王侍郎當世名將,某正要討教,幸得尊駕登門賜教。
這次雖然官家欽點虞某主持圍剿簡明會,但方略還是要要仰仗王侍郎。請問王侍郎以為圍剿簡明會,計將安出?”
王有志也不繞彎子,直接說:“下官以為,簡明會不過烏合之眾,即便下官這點兵力,也足以擊潰簡明會。難的是全殲。一旦有會匪漏網,四處流竄,蹂躪江南膏腴之地,你我百死莫贖。”
虞允文連連點頭:“某也一樣看法。王侍郎請隨某到書房來。”
書房裡已經掛了一張大的地圖,昌化縣城被用紅圈標了出來。虞允文說:
“會匪不通兵法,蝟集於昌化縣城附近。本官想請王侍郎所部堵住昌化溪,不讓他們逃入山區。水軍李寶部,堵住東部天目溪,會同北面的殿前司選鋒軍李顯忠部,將會匪全殲於昌化溪和天目溪之間。”
虞允文這個安排,對王有志的部隊是有所照顧的。在他看來,王有志所部不是常年修路架橋打掃衛生的廂軍,就是民兵和只能拉車搬運的丁壯,戰鬥力堪憂。
不過安排到山區,居高臨下,憑河堅守,王有志“當世名將”,應該沒有問題。
王有志暗笑,但他準備接受這個好意。單說裝備和訓練,他自覺地手下部隊要比其他兩家都強,只是沒打過打仗。這次他拉出這麼多人來,是為了讓手下都有大規模作戰的經驗。
雖然人都說王有志與官軍不睦,但其實他和水軍的李寶有很深的關係。李寶,外號“潑李三”,也是京東東路人,是岳家軍餘部。他曾奉岳飛的命令,以河北路統領忠義軍馬名義,潛回京東東路聯絡抗金義軍。為配合岳飛反攻,李寶在山東多次襲擊金軍。
也就是說,高王二人到沂州府建立抗金後方根據地的事,岳飛早就派李寶早就幹過。岳飛的戰略頭腦真是了得。如果趙構全力支援他,不敢說一定能直搗黃龍府,但收復黃河以南問題不大。
趙構領導對人才的態度一般是,發現人才,任用人才,然後鬥爭人才。如果是一般的人才,就會被鬥爭回家,然後再換一個人才接著玩。比如李綱、宗澤等人。有的是臨時回家,有的是永遠回家。
如果是二般的人才,那就是殊死搏鬥,要麼被他鬥爭死,比如岳飛;要麼反被人才架空,比如秦檜。
其實不光他,皇帝都是這樣的。因此有些皇帝能力不足,擔心鬥不過人才,或者根本沒能力發現人才,於是就專門用聽話的庸才、奴才。當然也有些皇帝被偽裝成庸才的人才給廢了。
再說李寶在京東路的隊伍越來越大,打得越來越好,自然就遭到了金軍大軍圍剿。他被迫率領主力退到海州,留下劉匯他們的八字軍在山區堅持。當時海州是韓世忠在守,他也非常重視李寶。
不過李寶就跟高全一個毛病,非要去找組織,回岳家軍。韓世忠不捨得放他走,他就自己剃了頭,表示一定要走。韓世忠無奈寫了封信連同李寶的頭髮都寄給岳飛。
岳飛於是就像後世的部隊首長一樣,寫了封信給李寶,教育一通:都是大宋官軍,海州也是抗金第一線,那裡更需要李寶。要求他聽從韓帥指揮,好好幹工作。
這很像後世樣板電影裡的情節,很多觀眾覺得矯情,但其實來源於真實生活。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