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背詩大比拼(第1/2 頁)
花扶疏道:“我與他又不熟,你說得這般多做甚。” 葉澤霖道:“不作甚。” 花扶疏不再理會葉澤霖,葉澤霖給四德使一個眼色,四德心領神會,微微點頭。 四德走到花扶疏面前,“小娘子,我與你說說這上巳節的來歷及封城上巳節這日的習俗。” “上巳節……” 四德滔滔不絕於耳。 花扶疏懶得聽他囉嗦,拉著三巧走在前頭。 葉澤霖在他們身後,故意放慢腳步,等花扶疏離他很遠了,才轉身走開,去了另一條巷道。 葉澤霖去的正是仙花會館,此前,聶懷信從他身旁經過,與他低聲說了‘仙花會館’四字,他想,或許有急事。 仙花會館是封城中有名的秦樓楚館,素來往來的人便多,且在大宋無宵禁,今日往來的人較尋常更多一些,葉澤霖好不容易才擠上二樓,去了柳飛絮的臥房。 柳飛絮生得美,一身銀紅交領襦裙,柔荑握一柄與衣裳不合調的竹柄柳枝宮扇,芙蓉面含春,那雙吊梢眼光彩流溢,觀之令人忘俗。 她與葉澤霖相交數年,乃摯友知音。 見人來,柳飛絮起身迎他坐下,又與他沏了盞茶,便道:“可是懷信與你說了?” 葉澤霖道:“方才與內子逛燈會,恰好碰上懷信兄,便過來了。” 柳飛絮奇道:“撇下你那小娘子來我這兒,不怕她生氣?” 葉澤霖笑道:“我那小娘子愛熱鬧,哪裡會顧得我,且有四德陪著,我放心。再者,還是正事重要。” 柳飛絮起身,到書案前提筆寫了一個地址,交與葉澤霖,只見紙上六個字,“洛陽雪傲山莊?” 柳飛絮刻意壓低了聲,“剛送來的訊息,說是梅花後人自太祖陛下起就隱居洛陽,可奇的是二十多年前雪傲山莊的人一夜之間銷聲匿跡,至今杳無音訊。” 葉澤霖道:“你意思是去洛陽梅花後人的故宅瞧瞧,或許能有什麼訊息。” 柳飛絮道是,她又道:“或許梅花後人忽然消失,與那批寶藏有關,打這批寶藏主意的大有人在,若是查明梅花後人為何忽然消失,說不定能知道這批寶藏藏在何處。” 葉澤霖道:“這不為一個思路,陛下曾說過欲得寶藏必要梅花令開啟地宮,若要覓得梅花令先要找到梅花後人,去舞陰後我再去一趟洛陽。” 柳飛絮道:“如此甚好。” 葉澤霖才走不久,花扶疏一回頭就發現他不見了。 四德故作意外,“公子呢,怎麼沒跟來?” 花扶疏頗為失望,抱怨起葉澤霖,“就知道不該信你家公子的。” 四德道:“或許是公子有急事,途中走了也不與我們招呼。” 花扶疏似乎想到什麼,忽然就笑了,“可不就是急事嗎?好樣的好樣的。” 三巧、四德一頭霧水,皆不明花扶疏此話是何意思。 不過,四德是沒興趣問的,三巧也沒問,花扶疏也不指明。 前頭人頭扎堆,煞是熱鬧,花扶疏拉著三巧擠進人群中,到了最前面,才知這是猜燈謎的。 四德不去湊這熱鬧,在不遠處的小攤坐下,叫了一大碗餛飩。 一高的木架上懸著色彩紛呈的燈籠,燈籠細繩繫著謎面,花扶疏就近的燈籠取了一個謎面,將它遞給了攤主。 攤主是一位花甲之年的男子,穿著青黑布衫,左袖打了個補丁,長得精神十足。 老人將謎面讀出來:“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他與花扶疏道,“姑娘,這是一首詩,這謎面猜它的詩名。” 花扶疏就犯難了,她讀的詩詞還沒有三巧讀得多,但她還是裝模作樣思考起來。 最後,還是三巧在她耳畔低聲告訴了她答案,她答道:“遠處觀山是模糊的,此詩首句卻說山有色,近處聽流水應是有聲的,卻說無聲,遠山有色,近水無聲,應為畫上之景。春去花還在,春時盛開的花隨著春日逝去而凋零,只有畫上的花不因春夏秋冬而凋謝,人靠近鳥兒,鳥兒受驚自然會飛走,此詩中的鳥兒卻不驚,也不飛走,詩中暗處設謎,處處透著畫的特點,故而這首詩的詩名應為‘畫’。” 花扶疏看著老者,“老人家,我這謎底對與不對。” 老人道:“姑娘好生的聰慧,此謎底確實是‘畫’。” 他指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