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第1/2 頁)
四將之一的李牧,雖然李牧不是秦國將領,但是他抵禦過秦國進攻啊,而且也和白起一樣被封過武安君。四捨五入也算是秦的發展史,只是有點超前。”
”我們現在把時間線拉到趙武靈王在位期間。大家還記得吧,前面有提到過。是趙武靈王堅持要立嬴稷,嬴稷才得以最終即位。”
“趙國邊境線是緊挨匈奴的,匈奴前面說過哈,一直喜歡騷擾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煩得很。不過這會子準確來說,騷擾趙國邊境的是兩個部落:林胡和樓煩。”
“趙武靈王啊,可惜了,主播個人覺得他是很有能力也很有作為的一個君主,可惜了,生不逢時。”
[我發現了,主播沒別的優點,就是愛偏題。]
[高情商:秦的發展史,低情商:講講其他國家。]
[我也覺得趙武靈王很可惜,他最後好慘啊,直接被餓死了。]
[沒辦法,他太異想天開了,一個國家怎麼可能有兩個君主,一山還不容二虎呢。]
[確實,他太重戎狄,得罪老多人了。]
“又不是背書,講到哪算哪唄,你不愛聽啊?我偏要說。”
“趙武靈王十五歲即位,面臨五國圖趙的危機臨危不懼,機智應對化解危局。雖然其中有託孤大臣的幫襯,但是上位者也得有那個魄力才能應對。”
“全面掌控趙國以後,趙武靈王將目光投向一直騷擾邊境的中山國。他下令全國實行胡服騎射。胡服騎射就是穿北方胡人的衣服,學習騎馬和射箭。但是這個命令推進的很不順利。”1
“雖然這個時候已經有點禮樂崩壞的意思了,但是還是有不少人遵循舊制,趙武靈王此舉在他們眼裡相當的離經叛道。畢竟當時中原人一直都自詡高貴,瞧不上這種蠻夷之族。當時他們連正兒八經的秦人都瞧不起,覺得他們是土老冒。這下要學真正的蠻夷,那還不是翻了天了。”
“趙武靈王的叔父公子成第一個就不答應。公子成是趙武靈王的親叔叔,趙武靈王他爸沒去世的時候,公子成就和他爸哥倆一起治國。趙武靈王他爸打仗,公子成治國。”
“趙武靈王即位後,朝政就把持在肥義和公子成手裡,公子成帶頭不同意,基本上這事就搞不成。但是趙武靈王說服了他的叔父,他把利弊一一給他的叔父講清楚,說面子不重要,實打實的實力才是最重要的,再不改革總有一天要一起完蛋。”
“公子成一聽覺得有道理,就帶頭穿胡服學騎射,有了權臣帶頭,這個新政推行起來就順利許多了。其實趙武靈王能成功推行這一政策也是有前因在的,趙國除了南邊沒有外族的威脅,其餘三面都有。”
“趙國本身就有點遊牧+農耕混合體那味兒,國內戎狄濃度比秦國和燕國高多了。趙武靈王他爸的託孤大臣就是胡人。趙武靈王自個也比較重用有戎狄背景的大臣。”
“胡服騎射推動改變了趙國的權力結構,戎狄人的地位在趙國逐步提升,趙武靈王擁有了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狄戎人地位的上升意味著貴族地位不穩,大量貴族的軍職被狄戎人所取代。”
“騎兵建立完畢後邊境捷報頻傳,時間來到趙武靈王擁立秦昭王這一年。為了確保秦昭王上位,趙武靈王暫停了對中山國的進攻,優先解決秦國國君的問題。”
“解決完秦昭王上位的問題,趙武靈王繼續推行胡服騎射,並開始採取強制措施。但是這時候趙武靈王的第二任王后孟姚去世了。趙武靈王愛孟姚愛得要死,孟姚說什麼他聽什麼,孟姚要他廢太子他就廢太子。”
“太子章就倒黴了,好好的太子當到一半被廢了,趙武靈王立了孟姚的兒子當太子。這也算是禮樂崩壞的另一種證明吧,宗法制的立長不立賢完全被諸國拋之腦後,太子想立就立想廢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