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頁(第1/2 頁)
在前線一片崩壞的形勢中,萬裡之外的那個中歐帝國成為了南京政府的唯一指望。讓他們感到心懷希望的是,柏林政府正在透過多種手段對自己展開全面援助第一批軍火已經透過船運抵達德屬印度支那的金蘭灣,而後再由陸路進入桂系控制的自家地盤。雖然這仍舊無法改變雙方力量的總體差距,但卻極大堅定了南京政府繼續戰鬥下去的決心:終有一日,自己再不會是一個人在戰鬥,而當以德國為首的中歐集團站在自己一方的那天,就將是日本敗亡的開端。
轉眼間,濃烈的炮火硝煙已經在東亞大地上籠罩了將近半年的時間。技術裝備佔絕對優勢的日軍四處肆虐,每天都有大量殲敵的捷報從前線傳來:關東軍已經攻佔了整個滿洲,並彷彿怒濤決堤一般沖入了華北平原,南方的淞滬會戰也在一場空前激烈的持續搏殺後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敵國首都南京已經遙遙在即。然而,日本大本營卻逐漸感到焦慮起來。已經將政府遷往內陸山城的對方卻拒不投降他們對自己提出的多方暗示均置之不理,執意要將當前的戰鬥繼續推進下去。大本營所制定的半年之內戰勝敵國的初始戰略目標,此刻已經全然成為了泡影而與此同時所帶來的,卻是日本所面臨的愈發嚴峻的形勢。
日本陸軍的推進速度開始慢下來了。這並非是因為對方的抵抗力量有了大幅增強,而是由於過於廣袤的佔領區已經牽制住了日軍大量的有生力量若想繼續取得可觀的進展,日軍必須再向東亞戰場大量增兵,其動員人數和戰爭開銷將遠遠超過最初的預期。而僅僅這樣倒也罷了,憑藉日本的國力足可獲得對華戰爭的勝利關鍵之處卻在於德國對日本的制裁已經隨著戰爭的繼續而進一步加劇,如今已經達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苛嚴境地。隨著石油也被納入禁運範疇,兩國間的關係處在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冰點南海之上戰雲隱隱,一場風暴已迫在眉睫。
☆、第797章 沖入深淵
&ldo;自從四個月前起,獨國便開始大規模為支那軍隊提供武器支援。帝。隊已經越來越多的遇到裝備獨國槍械的支那軍隊,其中甚至包括戰車和由獨國僱傭兵駕駛的陸戰飛機,這已經對我們在支那戰場上的進攻造成了嚴重的阻礙。而正是由於獨國這一明目張膽的干涉行動,支那政府才敢於屢次無視帝國方面的和平建議並選擇繼續將戰爭持續下去,我們必須對此做出最堅決的反擊……&rdo;日本關東軍司令梅津美治郎在對大本營的報告呈書中如是寫道。
&ldo;獨國艦隊主力開始向遠東逐漸集結。半年前他們只在新加坡駐有一支小型艦隊,現今卻已有兩支大型特混艦隊雲集馬尼拉和金蘭灣根據我們掌握的訊息,對方共擁有不少於10艘的正規空母,其中包括2~3艘標準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l;獨逸&r;型海上航空堡壘。為防止出現意外衝突,聯合艦隊主力已退出南支那海,專注於對支那沿海地區的控制。然而,這卻並非是解決眼下時局的長久之計。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歐洲趕赴遠東的獨國艦隊陣容只會越來越強盛,並最終對聯合艦隊形成壓倒性優勢相比於35年前的露西亞,今天的獨國海軍所對聯合艦隊的整體壓制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除了對方陣容的日益膨脹之外,聯合艦隊也開始面臨燃油緊張的問題:如果不及時加以解決。我們從戰艦到飛機都會受到嚴重的出陣制約……&rdo;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同樣在報告書中憂心忡忡地寫道。
時間進入1940年中秋,日本大本營的處境已經變得日益嚴峻:這不僅在於前方久拖不下的大陸戰局,更在於以德國為首的勢力對日本實施的石油禁運。除了德國之外。控制印尼的荷蘭和戰敗割地的美國都參與到了這場行動當中:荷蘭從日俄戰爭結束以來就頂著日本南下的巨大壓力,此次能跟在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