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1/2 頁)
這樣一支軍隊,談什麼戰鬥力呢?
四
軍隊的&ldo;薄俸制&rdo;與文官&ldo;薄俸制&rdo;一樣,都是基於以皇權為核心的傳統財政制度的自私性與短視性。從皇帝的視角看來,採取&ldo;薄俸制&rdo;既省心省力,又為國家節省了大量財政經費。
確實,因為清代正規軍隊數量十分龐大,軍費是政府一項沉重的負擔。承平之日,養兵之費幾佔清王朝全國收入的一半左右。戰時的財政壓力,更可想而知。&ldo;永不加賦&rdo;是清王朝引以為自豪的&ldo;祖宗大法&rdo;。如果要按軍人實際生活費需要,將軍餉標準提高至少一倍,這是晚清財政收入所根本無力承擔的。因此,歷代皇帝的態度是得過且過,拖延一天是一天。
但事實上軍中薄俸制和文官薄俸制一樣,都是典型的掩耳盜鈴之舉,對皇帝來說最後同樣佔小便宜吃大虧。
第一個嚴重後果,是軍隊訓練水平下降,戰鬥力幾乎為零。
八旗素以驍勇聞名,綠營創立之初,也屢經惡仗。但到了曾國藩時代,這兩種軍隊都因嚴重腐敗而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道光二十九年秋天,俄羅斯外交官科瓦列夫斯基在盧溝橋邊參觀了八旗軍隊一年一度的火器操演。他在遊記《偷窺紫禁城》中這樣描寫他所見到的景象:
本來觀炮儀式是大清帝國軍界的重要活動,規模盛大,層次很高,&ldo;即使皇帝因年事已高不能親自前來,也要派親信要員前來觀摩&rdo;。因此科氏以為參加演習計程車兵一定會像西方重大閱兵儀式上那樣精神抖擻,容貌整齊。但來到現場後,科氏驚訝地發現,八旗官兵精神狀態非常散漫,&ldo;軍士們有的漫不經心地坐在帳篷裡,抽著小菸袋,有的邊吃早點邊與賣小吃的攀談,還有人在縫補第二天要穿的褲子。似乎沒有人關心即將舉行的操演&rdo;。
演習過程更是敷衍了事,毫不認真:&ldo;操演開始了……一位參領……擺了一個奇怪的姿勢,揮了一下手中的旗子,射擊便開始了。他放下旗子,表示射擊符合規程……但這一炮打得很不準,炮彈就落在大炮旁邊,弄得評審官身上滿是泥土。炮甲似乎並不在意,他只是擦了擦眼睛,走到另一門炮旁邊。&rdo;
觀摩之後,科氏得出結論說:&ldo;中國的炮兵自然無法與歐洲的相比,唯一相同的只有打出的炮聲。他們同樣也不能與其他幾個東方強國的炮兵相提並論,如土耳其和尚未落入英國人或埃及人手中的拉哈爾……中國的炮兵沒有一點可取之處。&rdo;
與八旗相比,晚清綠營的狀況更差。道光十四年冬,兩廣總督盧坤巡閱廣東水師。各營選出精兵強將,到總督面前亮相。不料一場考下來,連一槍一箭都不中者就有七十八人,僅中一槍一箭者有二百二十六人,讓盧坤大跌眼鏡。
這樣一支毫無專業精神的軍隊,不惟在西方的堅船利炮面前一觸即潰,甚至在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自己的農民軍面前也一樣不堪一擊。
道光三十年太平軍初起之際,朝廷命周天爵署廣西巡撫領兵鎮壓。周天爵在致親友的信中這樣描述清軍在太平軍前面的表現:
出征之際,士兵居然如同徘徊在屠宰場門口的豬羊,說什麼也不願上路:&ldo;於是二月初一日出省,帶兵一百名,如駐馬嵬坡,皆不願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吏,未走先哭。&rdo;
作戰之時,一個個裹足不前,讓他無計可施:&ldo;惜我兵一百名如見之雀,一百勇如裹足之羊,無一動者。我手刃二人,光淮而(用)箭射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