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2/2 頁)
具,比如小竹籤、細毛刷等細細地探尋,對每一件物品的擺放、位置、大小、色澤等等都會畫圖、拍照、作詳細的記錄,而盜墓者因文化品味的低下、鑑識眼光的鄙劣以及行止習慣的粗暴,導致許多有重要價值的文物直接在盜墓現場或轉賣途中即被破壞。這對中國古代物質文化遺存的嚴重損害,無疑是不可寬恕的。通常情況下,盜墓者一般只看重輕便易攜而又價值昂貴的金屬器,對於陶器有時會因無法從狹窄的盜洞中搬出而惡意毀壞,另外,他們對墓葬的風俗、宗教文明等毫不在意,往往將現場破壞得無法複製,令珍貴遺蹟失去價值。
不過英國學者克利&iddot;馬頓和凱瑞&iddot;劉易斯&iddot;託馬斯所說的話又給我們以希望:
&ldo;我們還有機會,現在還不太晚,我們必須立即改變。我們每個人都比自己想像的要強大得多。我們要用這種力量帶著強烈的責任感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一個不把物質置於精神之上的世界,一個人類與宇宙自然和諧共處的世界。&rdo;
但願我們能為了這樣一個&ldo;世界&rdo;,人人都負起反盜護寶的歷史責任。
------------
隆喪厚葬:中國殯葬傳統最顯著的特點(1)
------------
說到盜墓,不得不提中國古代的喪葬習俗。中國古代盜墓的發展與喪葬習俗的演變緊密相連。喪葬習俗是以喪葬為基礎,在民間長期相沿、積澱而成的喪葬風尚和習俗。
殷代以前,人們已有了希望靈魂不死的觀念。殷商時期,這一觀念愈加豐富和強化。當時的人們認為:死亡觀念從來與生命意識分不開,魂來自於天,魄來自於地,二者離散之後,魂入天轉化為神,魄入地腐化成水歸入土壤,魂會庇護後人。因此,先人的魂魄得到後人的無限崇拜。這就是為什麼在殷商時期,喪俗中出現墳丘的直接原因。墳丘的出現,是喪葬制度演變到殷代的第一個顯著的變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