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5 頁)
,太皇太后宣佈吳堅為左丞相時,大殿裡上朝的文官只有六人。投降派所關心的只是如何討得伯顏的歡心,當使者回來說伯顏不肯接受稱侄、稱侄孫的條件時,他們不知所措了。太皇太后嚇得直髮抖,不等別人說話,就想派人去向伯顏“奉表稱臣 ”,實際就是徹底投降。陳宜中也感到有些難堪,遲疑了一下。 太皇太后馬上痛哭流涕地說:“如果能儲存宗廟社稷,就是稱臣也沒有什麼關係 。”
接著朝廷便派人去伯顏大營“奉表稱臣 ”,而且答應每年獻納銀子25萬兩,絹25萬匹,想借此儲存住小朝廷。然而伯顏得寸進尺,堅持一定要把軍隊開到京城,而且一定要南宋丞相前來請降,並且要獻上傳國玉璽。
“奉表稱臣”的做法,文天祥不能容忍,就在太皇太后進稱臣表的同時,他針鋒相對地提出反對意見:
“現在應該任命福王、沂王為臨安知府,我擔任副職,負責保衛京城。這樣,軍民見福王、沂王留在文天祥傳 ?63?京師,就會有信心,有希望,誓死守衛保住京城 。”
這個意見太皇太后怎麼能聽得進去呢!文天祥只好又來到六和塔下找到張世傑。
“現在京師的軍隊和能動員起來參戰的百姓有20萬人,我們以戰為守,背城決一死戰,或許還有希望 。”文天祥提出自己的看法。
張世傑早已看出朝廷沒有作戰決心,就對文天祥說:
“你還是回江西據守,我到兩淮活動,以後再爭取機會反擊吧……”
文天祥從張世傑那裡回來,失望、憂慮,陰雲籠罩在心頭,一連幾天愁眉不展。
正月十三日早上,文天祥住處門前樹上的喜鵲喳喳叫個不停。有人報告:杜滸帶了4000人前來求見。
杜滸是天台人,他叔叔曾做過丞相,他本人當過縣令,很有俠義之氣。一見文天祥,他便說:
“文大人抗元救國的名聲,早已傳遍各地,我這次別人不找,專門找您,就是為了投奔真正抗元的人。我見臨安危急,便召集了4000義兵,他們都是決心抗元的志士,現在到您這裡,就聽您指揮,誓死也要保衛大宋江山 !”
文天祥聽了這話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他高興文天祥傳 ?64?的不僅僅是得了一支4000人的軍隊,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了人民的心願,從而更加堅定了他抗元救國的決心。
杜滸從此跟隨文天祥抗元,同生死,共患難,並肩戰鬥,既是得力助手,又是好朋友。
正月十八日,伯顏率兵進至皋亭山,離臨安城只有30裡了。文天祥再次向朝廷請求,要三宮撤走,自己率眾軍民背城一戰。陳宜中等人執意不肯。
太皇太后這時已把國璽送給伯顏,伯顏要求南宋派陳宜中前來談投降之事,太皇太后讓他立刻就去。陳宜中心想求和投降,但又不想充當罪魁禍首,於是,就在十八日晚上,步留夢炎的後塵,也偷偷逃跑了,做了南宋第二個逃跑的丞相。
朝廷不能沒有右丞相。十九日,南宋朝廷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統率諸路軍馬。從此,人們便稱他為文丞相。
朝廷此時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是想讓他出來收拾這個殘局,並代替陳宜中去元營接洽投降的事項。
而文天祥則自有他的考慮,十九日,文天祥親眼見到,臨安城外元軍的鐵騎馳騁,一支元軍已駐紮在城郊的榷木教場,宋朝的許多兵將紛紛前往那裡投降,而朝廷已無法制止。城中百姓人心惶惶,不知所措,朝廷裡一派混亂,簡直是國已不國了。而文天祥的義文天祥傳 ?65?兵主力又在富陽,來不及調回。如果再不想辦法,就來不及了。他同意當右丞相,就是想利用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