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職場成長與反思——從朋友圈到人際關係的變遷(第1/2 頁)
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總是在不斷地經歷、成長和反思。回首過往的職場生涯,那些曾經的人、事、物,都成為了我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這一章,我將講述自己在單位的種種經歷,從初入單位時的狀態到如今的轉變,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的感悟與反思。
初入單位時,我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那時候的我,其他方面暫且不提,一直像個單純的孩子。有個已經不在這個單位工作的小妹妹曾說我像 13 歲小孩兒,這是因為那時包括今年三四月份之前,我一直是個愛發朋友圈的人。每天都會翻一遍朋友圈並且標記,像看新聞一樣幾乎一天不落,還會在想要點贊或評論的朋友圈下點贊或評論,自己更是頻繁發朋友圈,彷彿把朋友圈做成了一個自媒體。最厲害的時候一天發過好多條,有生活中的小片段、小驚喜、小委屈,甚至會配上從網上下載的圖片和金句良言。那時候的我,渴望得到很多人的點贊和評論,把這當成一種慾望,每每收到點贊和評論越多,我越滿足。
然而,一次發朋友圈秀恩愛卻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一個同事小妹妹在我的朋友圈下留言說我撒狗糧,看似玩笑的話,卻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給別人帶來了刺激。再加上曾仕強影片的影響,我改變了發朋友圈的內容,不再發有關自己擁有的東西,而是改成發金玉良言、勵志格言、搞笑段子、央視新聞連結和自己喜歡的電影片段,變成了為大家服務的微訊號,分享民生政策、生活常識等內容。但發的越多,點讚的人卻越少,甚至沒有。
那時候我的人設或者給別人的印象,跟我發朋友圈有太多的關係。給人家感覺我很另類,不是正常人。我確實跟別人思維有不一樣的地方,不合群,很有個性。剛到這家單位的時候,我想達到的效果是人緣很好,隔三差五就有人找我去吃飯、出去玩、唱歌、聚會。可那時候我剛參加工作,沒有把提升工作能力放到第一位,這也是安逸的另一種表現。基礎沒有打好,就妄想著去達到別的效果,現在想想簡直可笑。
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我太過我行我素,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導致大部分人都跟我保持了距離,甚至疏遠。現在的我,明白了朋友圈沒有什麼有價值的訊息,真正有價值的訊息通常不會往朋友圈發。閉嘴、低調、謹言慎行,這些在工作之初我都沒有做到,所以現在我的人緣不敢說好與壞,只是大浪淘沙,剩下幾個比較知心的朋友。我一面安慰自己,一面改正自己,一面告訴自己要知足。
畢竟現在的我確實沒有體現出什麼價值,更沒有拿得出手的手藝,除了打字速度快和寫字比較工整。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認識到,當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能跟你交往相處交朋友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你交往的人,因為他們不圖你的錢財和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在這期間,還有一個小胖子小兄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剛去單位的時候,我們經常在一起活動,早上、中午一起吃飯,業餘時間也出去吃飯,我還請他來過家裡。但後來我發現我們並不是一類人,我偏文他偏武,我偏靜他偏動,我不擅長喝酒他擅長喝酒。即使我們曾經有過一些交集,但這份友誼並沒有延續到現在。如果回到那時,我不會請他來家裡,不是一類人就不往一起湊。
這種由熱到冷的過程著實讓人有些不舒服,這種由熱到冷的關係還不如一直不冷不熱的關係。我跟 92 年小妹妹的矛盾與衝突,整個單位的人可能都知道我倆不對付,那更不用說這個小胖子小老弟了。而且他的姐姐就是我辦公室那個比我大 2 歲的小姐姐,對我的印象也是由好到壞。如果他對我印象一直很好,那麼這個小胖子也不會跟我越走越遠。
那時候我還做過一些傻事,媽媽有一個觀念就是同事過生日要買禮物甚至發紅包。我不知道他們喜歡什麼禮物,就選擇發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