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成長之路:感悟與奮進(第2/3 頁)
減少自身承擔的責任,還能獲取他人的同情,甚至這種索取是無底線的。聽到此處,我不禁聯想到 4x,也更加清晰地洞察到我們之間過往事情的本質根源。吳老師進一步闡述,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遠離受害者,避免成為無底線善良的傾聽者。這與楊老師之前的觀點大體一致,也與我後來的決定不謀而合,即遠離那些讓我們內心不適的人,停止無原則的付出。
剛聽到這些觀點時,內心難免泛起一絲漣漪,但已不再像從前那般強烈洶湧。畢竟如今我已在行動上做到了與那些負面因素保持距離,不僅在物理層面減少接觸,更在精神層面實現了抽離。我將大部分精力都傾注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並且逐漸適應並享受這種目標明確的生活狀態。回首過往,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賺錢,都未曾像現在背誦《民事訴訟法》這般目標清晰且堅定。我深知,掌握《民事訴訟法》能讓我在單位中擁有一技之長,不至於被他人輕視,即便可能會招來他人的嫉妒,但也更有可能獲得領導的賞識與重視。在單位面臨裁員抉擇時,這無疑是我手中一張強有力的底牌,能大大增加我留存下來的機率。無論我最終是否選擇繼續留在單位,具備這樣的能力總歸能讓我擁有更多的選擇和底氣,這才是一個人應努力追求的理想狀態——手中有劍,卻不輕易出鞘,關鍵時刻既能保護自己,又能彰顯實力。
提及遠離受害者這一理念時,我不禁聯想到曾經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句話:遠離垃圾人,遠離負能量的人。當這些負面因素源於家庭之外的人時,做到遠離相對容易,只需切斷聯絡,將其視為陌生人即可。然而,當我想到自己的奶奶時,內心不禁陷入困惑。倘若受害者、負能量攜帶者甚至是所謂的垃圾人是自己的家人,如親密的父母、愛人、兒女或長輩,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我目前也無法給出確切答案。記憶中,每次回農村探望奶奶,她總會向爸爸傾訴滿腹牢騷,甚至對已過世的母親和其他親人也諸多抱怨。以前,我對奶奶的這種行為頗為反感,認為她就像網路上所說的負能量之人、垃圾人或深陷受害者角色難以自拔的人。但當自己親身經歷了諸多傷痛後,我對奶奶的處境有了全然不同的理解與尊重。無論奶奶的格局與心胸大小如何,她所遭受的傷痛是真實存在的,且無人能夠替代她釋懷。既然她難以走出困境,我們作為親人理應給予理解包容。
那時,爸爸面對奶奶的抱怨時常表現出不耐煩,甚至說出 “如果你再這樣,我就不理你了” 這樣的話。爸爸固然是一位好父親,但人無完人,他在溝通技巧方面確實有所欠缺,也未曾意識到這些技巧是可以透過學習來提升的,即便到了退休多年後的今天,他在經營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方面依舊缺乏學習意識。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認為母親如此難過,他怎能如此冷漠無情。但如今學習了相關課程後,我才深刻體會到家中有這樣一位深陷負面情緒的親人,其他家庭成員確實面臨兩難困境。若選擇拋棄,於心何忍,畢竟是自己的親人;若一味迎合滿足其負面傾訴需求,又可能會讓其越陷越深無法自拔。至於究竟該如何妥善處理這種家庭內部的情況,我想會播學堂的老師們或許能給出一些有益的建議,只是我目前還未在課程學習中找到答案。
思緒又飄回到單位中的同事西涼英雄身上。我們彼此之間曾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受害者和傾聽者的角色。阿哲兄弟在這方面就處理得非常得當,他曾委婉地向我表明不喜歡談論負能量的事情,這其實是一種高情商的提醒,讓我意識到應避免過度傾訴負面情緒。但對於西涼英雄,我仍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與其相處。前天晚上他值班時,我在單位陪他一同用餐並暢聊至 8 點多。經過對單位人員變動情況的深入分析探討,西涼英雄消除了我心中的諸多擔憂與疑惑。隨著單位領導的更替,我之前所擔心的一些問題似乎並不會出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