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生活雜感:思想的碰撞與自我成長(第1/4 頁)
在生活的長河中,我們每一天都在經歷著形形色色的事情,這些經歷如同繁星點點,交織成我們內心深處的思想畫卷。2024 年 11 月 17 日,這個看似平凡的星期日,卻成為了我思想旅程中一個獨特的座標。在這一天裡,我沉浸於小說創作的世界,思緒如泉湧,手中的筆在紙上不停地舞動,記錄下了那些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
小說創作於我而言,並非是簡單的文字堆砌,它更像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刻意地去創造一些虛幻的情節,而是將自己所學、所見、所聞的內容進行深度剖析。那些平日裡在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念頭,無論是積極向上的感悟,還是一些負面的想法和衝動,都被我毫無保留地寫進了小說裡。當這些內心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在紙面上時,我彷彿獲得了一種全新的視角。我開始思考如何去對待它們,是將其轉化為成長的動力,還是摒棄那些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的部分,又或者是經過整理後讓它們發揮出更積極的作用,亦或是乾脆將它們置之不理。這就如同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前行,過往的經歷如同我們留下的腳印,我們無需總是回頭去審視那些腳印的形狀,重要的是要清楚當下的路該如何走,未來的方向在哪裡。過去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現在和將來。
回憶起曾仕強先生的一個影片,他提到要感謝芸芸眾生。起初,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有些類似於“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意味。在當今社會,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在網路上售賣課程的“大人物”,他們的課程價格或許對單個人來說並不昂貴,幾十元或者幾百元,大多數人都能夠負擔得起。然而,當購買的人數成千上萬甚至上億時,他們便因此獲得了成功,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為有了眾多尚未開悟和覺醒的普通人,才給予了這些人成為聖賢、傳播知識的機會。倘若每個人都已經成為了聖賢,那“聖賢”這個概念也就不復存在了。這就好比在一個公司裡,如果沒有眾多基層員工辛勤地工作,那麼老闆這個角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當然,關於這種現象是否存在剝削的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可否認的是,曾仕強先生所說的普通人與聖人之間相互成全的關係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普通大眾因為尚未覺醒,需要聖人的引領;而聖人也正是因為有了普通人的存在,才能夠透過教化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我們應該像曾仕強先生所講的那樣,對芸芸眾生心懷感激。
在思考人生的過程中,周文強先生的一番言論也引起了我的關注。他表示要用 20 年的時間賺取 1000 億,然後用餘生將這些財富透過捐款等慈善方式回饋社會,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他的援助。這讓我對富人捐款這一行為有了新的認識。在現實生活中,並非所有人都有從事慈善的意識和意願,人與人在這方面的觀念存在很大的差異,有慷慨大方之人,自然也有吝嗇小氣之輩。富人透過各種方式賺取財富,然後將其中一部分用於捐款,這其實是讓錢發揮了更有價值的作用。如果這些財富分散在普通人手中,其中一部分人可能會因為吝嗇而不願使用,或者因為缺乏規劃而隨意揮霍,那麼這些錢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相反,富人將這些錢集中起來,有針對性地幫助貧困地區和受災地區,無疑能夠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個普通人,但我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公益事業。每天在支付寶裡進行公益捐獻,儘管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完成螞蟻莊園的任務,但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我都會堅持每天捐獻 1 元。此外,我在騰訊公益裡也有捐款,累計起來也有幾千元了。曾經我也想過,如果我把這些錢花在其他方面,比如為了個人利益去討好某些人,或許會有不同的結果。但我更願意相信,把錢用在慈善事業上,它所蘊含的意義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