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蜀王薨了(第1/4 頁)
朱林讓他們二人帶領著一萬大軍,押送著幾十車的財物,還有喇嘛一同回到西藏。
這些士兵可不是普通計程車兵,他們直接駐守在雲貴高原,算得上是黔國公沐英的親兵,不僅戰鬥力不凡,更是經常在高原拉練作戰,很容易適應高原的氣候。
如果單論單論實力的話,明軍要比那些西藏的奴隸主和喇嘛手中的雜兵戰鬥力起碼高出了兩倍,就算是西藏一方有著地形優勢和主場優勢,也不至於會輸或者損失如此之大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按照朱林的意思,由蜀王還有曹國公,兩人率領大軍以運送靈童西歸以及贈送貨物的理由,將軍隊直接開到布達拉宮。
如果沒有理由調動軍隊,會引起人的懷疑,但是你以送禮的名義讓軍隊押送,這就合情合理。
況且慧根已經投靠了大明,有他在前面斡旋和打掩護,想要潛伏下來,自然不是難事,他們提前算好了時間,那裡會聚集很多人,因為再過幾天就是浴佛節。
到時候大奴隸主和德高望重的喇嘛都會彙集在那裡,只要能將那裡全部控制住,就算遠處他們手中有兵,也很難保證他們的安全,這就相當於這些各部落的首領全部聚集在一起,只要能把他們一鍋端了,剩下的人自然是群龍無首任,由他們拿捏。
想象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計劃以談判為主,動兵為輔,讓李景隆還有蜀王幾人私下接觸,有誰願意想擴大自己的勢力或者和大明建立深入的合作,便可以私下詳談。
全部接觸之後判斷敵友確定敵人找到中立的一方以及親大明的一方。
親大明的則選擇保護,而處於中立的就選擇拉攏,如果不能拉攏,就安撫率先解決那些有敵對勢力的,然後還要理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
奴隸主之間,本來利益就不均衡,如果某個奴隸主表現出對大明有敵意,那大明就可以聯絡那個奴隸主的敵人,表示合作吞併那個奴隸主。
秉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可以私下的達成合作,將這個奴隸主暗中剷除,然後這個奴隸主的八成利益給大明的合作伙伴分享剩下的兩成,用來安撫那些中立派,大明分文不取。
並不是大明不喜歡利益,而是這些蠅頭小利不會被看在眼中,大明要的是更大的利益。
拉一派打一派,先將敵對的勢力全部剷除完,然後再用懷柔的手段完成政治上的改旗易幟。
如果再有人想要反抗,為時晚矣,加上之前他們的內鬥早已經埋下了不少的禍患,原本散亂的人心會徹底崩潰,大明就算要翻臉,剩下的殘餘勢力也沒有抵抗的本錢和實力,因為之前剷除敵人已經消耗了他們太多的人和情誼。
原本的計劃是不會出現任何紕漏的,相當於先從內部將其分裂,然後逐個擊破,畢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
朱林都不知道自己的計策如何完美,再加上大明軍隊實力如何強大,他實在不知道怎麼說。
但是蜀王讓朱林見識到了人和人的差別,比人和狗的都大。
蜀王去了之後,直接在眾目睽睽之下彰顯大明的國威,勒令所有的人必須投降,如若不然的話,便會將他們全部殺掉。
沒錯,就在浴佛節之上,當著所有的大奴隸主以及掌握實權的喇嘛甚至馬匪的面說出來,大明就是要他們投降,讓他們臣服解放所有的奴隸,同意的人可以活命,不同意的便會被全部斬殺。
舉一個例子,如果在皇上的壽誕上,有人跑到大會上,當著文武百官,所有人的面說要把皇帝拉下馬來,讓皇帝淪為階下囚,說如果不同意,就要把所有的宗室文武百官全部殺死。
這樣的人不被群起而攻之,或者來一波九族消消樂怎麼可能?
當時在場的慧根直接人都被嚇蒙了,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