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出來混要有勢力,要有背景(第1/2 頁)
走在路上,年紀還小的路還沒有從離別的傷感之中脫離出來。
雖然相處的時間不長,但是他卻覺得念端和端木蓉都是很好的人,在心中銘記她們的恩情。
“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你這話還真是有道理啊!”
無名則是在細細品味著白淵最後的那句話,最終化作一聲感嘆。
人們在別離之時,總是有無限的傷感,雖然嘴裡說著保重保重,但心裡卻是難過不已。
就如同《詩經》當中的記載:“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但是如同白淵這般灑脫的離別發言還真是少見。
它帶給人的不是離別的悲傷,而是重逢的希望和期盼。
在白淵的口中,離別變成了一件好事,因為下次見面,大家都會更好。
這樣的性情,讓無名有些自嘆弗如。
至少他在白淵這個年紀的時候,做不到這麼豁達。
白淵沒想到,不過是再正常不過的一句分別祝福,也能讓無名有所體悟。
“只不過是對未來的一份期盼罷了,不說這些了,接下來我們去哪?”
“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先買到馬匹代步,不然以我們的速度,走到小聖賢莊去也不知道要走多久,所以先去其他鎮子看看吧!”
無名嘆了口氣。
白淵聽後,摸著下巴分析道:“如今魏國和秦國戰事吃緊,我們想要在這個時候買到馬匹恐怕不容易,即便是一些大一點的城鎮也不見得會有馬匹賣。”
馬本來就是屬於比較貴的物品,一般家庭根本買不起。
更何況是在戰時,馬匹都是十分珍貴的資源。
“光是碰運氣的話,還不知道哪裡能買到馬,不如直接去大梁吧!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在大梁都有據點。”
想了半天,白淵提議直接前去大梁。
大梁作為魏國的國都,儒家、道家這樣頂級的門派肯定會設下相應的據點,直接去找他們的確是最好的辦法。
無名沉思了一會兒,最終同意了白淵的想法。
適時去尋找幫助也不失為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而白淵提出去大梁也不僅僅是為了尋求幫助,也是為了告狀,他要將他遇到羅網刺殺的訊息傳回去,告訴給他師兄赤松子。
他可不是那種把吃虧當福的人,羅網既然敢來殺他,那他肯定要報復回去。
若是赤松子知道了白淵遇刺的訊息,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再怎麼說他也是道家天宗掌門赤松子的師弟,北冥子的親傳弟子,他遇到刺殺,那就是在挑釁道家,在打道家的臉。
天宗的人是與世無爭,是不理世事,但是也不是好欺負的。
他們能夠遺世獨立,超然世外的前提就是因為有足夠的實力。
羅網不是喜歡刺殺麼?
會刺殺有個屁用!
出來混要有勢力,要有背景。
而白淵正好就有。
他可不會像其他人那樣,想著什麼不要牽連自己的門派,什麼事情都自己抗。
他也要羅網知道,什麼叫做打了小的,來了老的!
不過由於沒了馬車,白淵等人的速度可就慢了不少,他們走了好幾天,路過了兩個小城才抵達魏國的都城大梁。
在他們入城之時,白淵發現城門口有不少魏國士兵在那裡檢查著過往的行人。
整個大梁城一副戒嚴的樣子,即便是在戰時,也顯得太緊張了。
跟著人群,白淵等人排著隊準備進城。
作為魏國的國都,每天出入大梁的人都不少,有從各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