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交換(第1/2 頁)
當葉布舒在山西和眾人加緊佈局的時候,多爾袞卻在北京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遷都”。
首先是葉布舒在山西的成功,極大的刺激了多爾袞的野心,讓他看到奪取中原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多爾袞一生都想壓別人一頭,他無容忍一個毛頭小子在功績上超越自己,哪怕是相差不多他都無法接受。
多爾袞還是一個攀比心很重的人,如果大清朝能在他的指揮下,在領土上有一個更明顯的突破,那麼皇太極的功績也將被他甩在身後,後人對他的評價就一定會高過皇太極,更何況他現在已然佔據了北京,實現的這一切的希望就在眼前,但盛京這個國都距離中原大地太過遙遠,無法給他開疆擴土起到多大幫助,所以這個大後方就必須南移到北京。
一旦遷都北京,就可以和關外以及蒙古各部連線在一起。大清朝可以快速地將北方的戰馬、士兵運送到前線。
另外從地理上看,北京的位置十分特殊和重要,當年的北宋就是因為沒有“燕雲十六州”,導致北方長期不能安定,被遼、金大軍輕易突破。
所以說對大清來說,佔住了北京,前可出中原,後可退守關外,有百利而無一害。當然這是多爾袞從大清國的角度選擇遷都的理由。
從個人利益上,隨著葉布舒的崛起,已經讓朝廷不少人開始有了放棄多爾袞選擇葉布舒苗頭,這就影響了多爾袞在大清的地位,國都遷到北京。不但可以鞏固自己的攝政王的地位,還可以更加容易的影響朝廷的決策和控制小皇帝。
再加上最近北京到處傳說,“滿洲人不久就會退回關外老家”的流言。讓投降清朝的官員心神不定,開始貌合神離起來。
因此,無論從公還是從私,多爾袞都有遷都北京有需求,可提議一傳到盛京,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對,其中還包括阿濟格和多鐸這樣的親王。
阿濟格反對的原因很簡單,他認為滿人只要對中原地區劫掠就可以了,所以他對於佔據中原並沒有多大熱情。
多鐸反對的原因是因為中原疾病流行,比如鼠疫,這讓很多滿洲人心有餘悸,這其實就是滿人已經習慣了東北寒冷的氣溫,無法忍受關內的酷熱天氣。
不但有多爾袞自己的親兄弟反對,而在四個參政王裡,濟爾哈朗老奸世滑,態度模稜兩可。只有豪格出於對多爾袞的不滿,明表示確反對。
參政四王中只剩在外領兵的葉布舒了。如果葉布舒能同意,那濟爾哈朗也就會同意,那只有豪哥一人反對也就沒了作用。
無奈之下,多爾袞給遠在在山西的葉布舒發出去遷都的議題,並講述了明面上的理由,希望葉布舒能支援自己。
六月中旬,葉布舒拿到這個廷議,仔細看完內容,心裡想著:“原來歷史上說一不二的多爾袞,沒想到也會有求別人的一天,看來遷都卡殼了。
很快,洪承疇和范文程就被請到了葉布舒的大廳,大家一起商議這個事情。洪承疇看完,遞給了范文程。
“王爺,如果遷都成功至有少一件事是肯定的,長江以北將盡歸大清。恐怕大明在南方也很難守住。”很顯然,洪承疇的這些話包含著對大明覆雜的感情。也許洪承疇自己也搞不清,他是希望大明存在,還是大明訊息亡。
范文程這時也看完了多爾袞發來的公文,然後對著葉布舒講道:“如果大清遷都北京,對王爺而言是有利有害,而對於多爾袞來說,則是利多害少。”
“雖然定都北京後,同樣也能給王爺進行各方面的支援,但鑑於雙方兵力差距,所以將來多爾頓對王爺的壓制將不可避免。”
“所以如果王爺同意遷都北京,那麼最好利用這次機會提前和多爾袞達成協議,劃分將來進軍的地域。”
葉布舒聽完表示點頭同意:“多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