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監軍來了(第1/2 頁)
皇太極釋出皇帝敕令“戰”。
大清自建立、遷都盛京以來,一場最大的軍事動員開始了,八旗中的優秀將領全部頂盔戴甲被招集到前線,他們帶著各旗精銳,準備大幹一場。
皇太極軍中,四萬滿州八軍旗,四萬漢軍旗和一萬科爾沁蒙古騎兵,五千察哈爾蒙古騎兵,近十萬大軍準備開赴戰場。連大清神秘的白甲軍也第一大規模出現在戰場上。
白甲兵全部來滿人東北部落,在滿十五歲的時候進行挑選,符合的人成為步兵,優秀的成為騎兵,隨著參加戰鬥,在戰場上殺掉的敵人達到一百人,就升級成紅甲兵,再從紅甲中透過比試,成為白甲兵,這是千里挑一,還是精銳中的精銳,皇太極的兩黃旗也不過只有二百多合格的白甲兵。
這些白甲兵都是專業的偵查、格鬥、偷襲高手。就像後世裡的特種兵,傳說數十年的打仗,白甲兵沒一個陣亡。
寧遠城的薊遼總督洪承疇,在難得的平靜中度過了新年。年前的大戰,場面上和滿人平分秋色,不算難看,但他奏章到了北京後,就沒了訊息,皇帝是降罪還是褒獎也沒個信兒,洪承疇心裡開始有點忐忑不安起來。
他已經不在乎自己了,大不了貶官回家種地,可手下這數十萬官兵該如何,出路在哪裡?每當想起就是一陣煩悶。
過完年後,北京城裡的同窗好友,寫來一封密信,將在朝廷發生的事告訴洪承疇,要他早做準備。
做為一個封疆大吏,他知道朝廷的實際困難,可沒想到朝堂上竟然爭吵到這種地步,由口舌爭吵上升到拳腳相加,不由得感嘆:“宮裡的崇楨皇帝實在是不易”。
四月初,兵部派官員送來最新的朝廷公文,官差馬不停蹄到了寧遠城,顧不得勞累,立刻來到了洪承疇的大帥府。
洪承疇開啟公文,公文除了對吳三桂表彰外,對死傷將士的封賞,撫卹銀兩等絲毫不提,只是要求洪承疇要整軍備戰,多要製造機會,主動尋機殲敵,要在半年,甚至更短的時間裡,透過一兩次大的勝仗,穩定住遼東的形勢。
看著這封公文,洪承疇不屑的笑笑,心想:還是朝廷的官員有格局,有氣魄,打了幾十年都沒贏的戰場,想半年就翻轉過來,還真是看的起他”
最後看到落款是兵部尚書楊嗣昌,就問兵部送公文的官差:
“年前兵部尚書不是陳新甲陳大人嗎?為什麼轉眼間成了楊嗣昌,官差聽到問話,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支支吾吾起來。
洪承疇讓大廳旁人離開,又取出一錠銀子,塞到官差手裡,官差見如此,也就說了:“洪大人,兵部堂官陳尚書前些日子在朝堂上被幾個東林黨打傷,正在家中修養,這幾日愈加厲害,不能打理政務,皇上就任命楊大人替上了”。
“原來如此”
“大人,下官多一句嘴,怕是後面不止有兵部公文,朝廷的“監軍”怕是也快到了。”
說完拜別離開。
聽到“監”軍兩字,洪承疇心裡一涼,這一定是皇帝身邊的哪位太監要來,看來接下去大軍的排程指揮要麻煩了。
四月中旬,北京城裡的監軍來到了寧遠,洪承疇和在寧遠的幾位總兵,一起到城外迎接這位皇帝身邊的紅人,新任遼東監軍,司禮監掌印太監高宇順。
迎接隊伍連綿兩裡,洪承疇帶著六位總兵站在隊伍最前方,遼東大小官員分列在路旁。大太監高宇順遠遠的看見迎接的隊伍,心裡還是高興的,這表示,這位洪大人是有心和監軍搞好關係的,心裡的不安也就放下了。
自己是皇帝身邊的人,人家不願意得罪自己,這迎接的場面,是給足高宇順面子了。做為監軍,高宇順也不想和一個總督搞得橫眉立目,畢竟出城時,皇上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他把差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