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倭國的意圖(第2/2 頁)
“我主有感唐皇盛世之威儀,特此派遣我等東渡天朝上國前來接受教化。”
“倭國願成為天朝唐王附庸,從此為唐皇馬首是瞻。指哪打哪,絕不推辭。”
“只求唐皇仁慈,讓吾等學習唐朝文字、禮儀、生活方式,吾等不勝感激。讓我們接受上國的沐浴與洗禮,只求與上國貼合的更緊密些。”
別看這倭國來使說的好聽,實則此次前來。他們也是來刺探大唐實力的,看是否有機會拿下這塊天朝上國的肥肉。
在海外之時,便聽得大唐易主的訊息,這怎麼能不佔點便宜回去?萬一有機會入主中原,倭國豈不是一飛沖天了嗎?
上兩個國使帶著一隊人來到大唐,結果一亮出倭國來使的身份,便被扔進了大海之中。索幸有個小子命大,藉著自己水性好和先前隱秘的船隻,這才逃過了一劫。
而大唐此舉,更加坐實了它們的想法,認為大唐內部分裂嚴重。以為大唐不行了吶!危在旦夕,這才會不讓使臣進入,把國使都扔大海里了,不就是怕有外部勢力干涉嗎?
所以他們就假裝一路籍籍無名的小國,降低威脅。想著偷摸混進來,看有沒有機會乘勢扶持起來一個“傀儡藩王”,背刺大唐在中原站穩腳跟。
即使不能扶持“傀儡藩王”,趁機佔點便宜。搞些值錢的物資回去,也是好的啊!特別是黃金這些稀有的貴金屬之類的。
畢竟黃金作為原始的貨幣,對各國的吸引力都還是很大的。
可到此以後,失望壞了。大唐不僅沒有內亂髮生,反而還變得更加強大了。這樣一來,倭國便更沒有機會了。
在大唐的所見所聞,可都給它們羨慕壞了。大唐的一切,都是讓他們感到嫉妒、眼紅。為什麼這麼強盛的不是我大倭國,憑什麼大唐如此繁榮。
憑什麼我大倭國就要蝸居在島嶼之上,憑什麼我們的國家就如此貧瘠。犬上三田不甘心,和屬下一商議,決定改變策略。
想著什麼時候偷點大唐先進文化、思想和技術回去,從長計議,日後再謀求入主大唐之機。一條賊心不死,想要先把所有大唐的好東西都掏空。
聽聞倭國來使所言,唐太宗不知是不是有些心動。竟然不顧群臣的阻攔,徑直走到倭國來使面前,一副便要禮賢下士的姿態。
眾大臣見此情形,心臟都有些提到了嗓子眼。唐皇怎麼會冒如此風險,不顧自身安危。
便要同意倭國來使的請求,只有不足一步之遙,萬一此時倭國來使突然發難。李世民就會有性命之危,他怎麼能把自己的千金之軀置於險地?
難道他忘記自己剛才對我們說的話了嗎?讓小倭子幾句話就給迷失了心智?
小倭子狼子野心,怎麼會服從天朝教化,甘心成為天朝之附庸吶!唐皇這是糊塗了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