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第1/2 頁)
趙鳳徽踮腳站在木梯上, 想把紅燈籠掛到簷上去。他比劃了幾下,發現還是夠不著,嘟囔著朝聞雪朝伸出小手:「仙子, 幫幫我。」
聞雪朝見趙鳳徽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 無奈直起身:「殿下先下來,臣替你掛上。」
趙鳳徽敏捷地從木梯上一躍而下, 將燈籠塞進聞雪朝懷裡。阿申忙為九殿下披上斗篷,一大一小站在王府的長廊上, 看著聞雪朝掛燈。
除夕將近, 院中積雪漸消, 臘梅迎風飄香, 又是一年辭舊歲。
王府裡無人知曉五殿下是否回府過節,但仍在聞大人的張羅下, 將府內佈置得紅燈懸彩, 處處洋溢著新年的喜氣。
聞大人說,永珍更新便會生祥瑞之氣,保佑五殿下得勝歸朝。
趙鳳辭離京後, 聞雪朝一有空便上王府陪趙鳳徽玩鬧,兩人的關係反倒比從前拉近許多。趙鳳徽仰首看著掛滿整條長廊的紅燈籠,扯了扯聞雪朝的袖口, 小聲道:「仙子,五哥要回來了嗎?」
聞雪朝掐了一把小孩綿軟的臉蛋:「再等等,等雪停,五殿下就回來了。」
待趙鳳徽在房中酣然入夢,聞雪朝方才熄了燈燭,離開了舊王府。他乘上側門一頂不起眼的馬車,揉了揉眉心,對侍衛道:「回中書省。」
中書院值夜的大臣已歇下,聞雪朝徑直走入內院,翻開了散落在案上的幾本摺子。
鎮北軍上月已與關隘守軍在雁盪關會合。昨日,又一封軍報從雁盪關送抵樞密院,信中稱鎮北五萬兵馬已對延曲部發起反攻,要將胡人殘部圍剿殆盡。
全篇洋洋灑灑數千字,皆是在細細闡明行軍謀略,唯獨末尾添了一行小字。
待君團圓,勿念,辭留。
聞雪朝搖頭苦笑,指尖撫上「留」字潦草的最後一筆。五殿下平日方正持重,從不敢在軍報中言他。最後這寥寥幾個字,想必經過幾番躊躇才落筆。
若如軍報所述,雁盪關大捷指日可待,北境十六州已無外患之憂,為何這幾日湧入京畿眾鎮的流民數量仍只增不減?
聞雪朝趁深夜無人,又回到中書省,將各地上報的奏疏覆審了一遍。
據京畿各地來奏,雲州流民南下一萬二千人,有籍貫者七千餘人,散居各州者二千人,還有千餘人自證身份的牙牌在逃難中丟失,無法確認籍貫。除去流民最多的雲州,北境十六州均有百姓南下逃難,各郡縣人數參差不齊,統共加起來已近三萬人。
然而,還未算上城外聚集的流民,僅是南北直隸便已接納二萬人入城。興隴太守前幾日又奏請擴充興隴守備軍,稱各地流民接踵而至,聚集在城外山野。唯恐忍飢日久,發生譁變。
各郡奏報經過戶部勘對,理應無誤,細看又覺得有些許不對勁之處。聞雪朝放下手中摺子,沉思半晌,依舊不得其解。
次日晌午,他便坐著車馬出了城。
因流民成災,北城門駐守著許多羽林衛,逐一檢查每輛出入的車馬。聞雪朝剛至城門口便被攔下了。
羽林衛上前掀開了垂簾:「請閣下出示牙牌,核對無誤後方可出城。」
見車輿中坐著的是聞雪朝,羽林衛面上露出敬重神色:「下官不知是大人的轎。」
聞雪朝面色和善:「吾有要事離京,還請諸位行個方便了。」
聞右丞出城,自然無人敢隨意阻攔。羽林衛列隊放行,車架載著聞雪朝,直奔興隴而去。
車馬剛駛出琊山,聞雪朝便看到許多衣衫襤褸的流民坐在官道兩側。一路向北,沿途流民的隊伍也越來越多,望不到盡頭。
興隴府乃北直隸轄地,從京城快馬加鞭,兩個時辰便能到。聞雪朝剛下馬車,便向城門守軍出示了官牒,叫興隴太守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