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1/2 頁)
李亨一手策劃馬嵬兵變,誅殺楊氏,矛頭已指向了玄宗。玄宗入蜀不可逆轉,父子分道揚鑣也已勢在必行。李亨不可能再隨父皇一路西行,只有分兵,另謀發展。所以說:&ldo;馬嵬塗地,太子不敢西行。&rdo;這一點,他們父子心中都很清楚。
玄宗一路艱阻,到達成都之時,扈從官吏軍士總共1300人,宮女僅24人而已。
與玄宗情況毫無二致,李亨分兵後的境況也極其窘促。舊史中說&ldo;太子既北上渡渭,一日百戰&rdo;,未必真實,但一路之上,草動風吹,倉皇顛沛,驚魂難定,&ldo;太子或過時不得食&rdo;,當不是誇張。直到順利抵達朔方軍治所靈武,狼狽不堪的太子李亨一行才得以喘息。
天寶十五載(756)七月九日,李亨在杜鴻漸等人的陪同下,抵達朔方軍大本營靈武。經過一番佈置與籌劃,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城的南門城樓,舉行了簡單的登基儀式。登基後,改年號為至德,並且將當年改為至德元載,玄宗被推尊為太上皇。當天,肅宗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報告這一訊息。宋代史學家範祖禹評價說,肅宗至靈武稱帝,此乃&ldo;太子叛父&rdo;,是&ldo;不孝&rdo;,也就是說,是一次未經玄宗許可的擅立。
那一天,李亨的內心是複雜的。多年來險象環生的太子生涯從此劃上句號,多年的對頭楊國忠也已命喪馬嵬,今日登基,終於可以一展愁眉,一吐怨氣。但是,身處靈武,與京師相距遙遙,叛軍已佔據兩京,收復失地,平叛靖亂仍任重道遠。
無論怎麼說,肅宗靈武即位,畢竟打出了平叛靖亂的大旗。訊息傳到叛軍佔領區,極大地鼓舞了當地的抵抗運動,從政治上扭轉了玄宗出逃後全國平叛戰爭的被動局面。肅宗在四海近乎分崩離析的嚴峻時刻,在靈武舉起平叛的大旗,給全國臣民的復興帶來了希望,各地又重新點燃了報國抗敵、誓死與叛軍決戰的熊熊火焰。這是肅宗靈武自立朝廷的理由,也是他賴以發展的惟一前提。
李亨個人小檔案
姓名:李亨(初名嗣升,曾多次改名)出生:景雲二年(711)九月三日
屬相:豬卒年:寶應元年(762)
享年:52歲諡號: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廟號:肅宗陵寢:建陵
父親:玄宗李隆基母親:元獻皇后楊氏
皇后:張皇后子女:14子,7女
繼位人:長子代宗李豫最得意:重回長安
最失意:未見安史之亂平定最不幸:兩次婚變
最痛心:病死最擅長:自保,把握機會
唐代宗李豫 廣德元年(763)‐‐大曆十四年(779)
唐代宗李豫,開元十四年(726)十二月(一說十月)十三日,生於東都上陽宮之別殿。這一天,在他登基以後被立為天興節。初名李俶,封廣平郡王,乾元元年(758)十月冊為皇太子後,改名豫。他的母親吳氏,後被追尊為章敬皇后。
代宗是唐朝歷史上第一個以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韓《文苑圖》
代宗即位之初,正當安史叛軍最後垂死掙扎的關鍵時刻,為了早日平定叛亂,結束動盪的局面,代宗對安史降將實施了姑息政策,以致形成了河北藩鎮割據的局面,給繼承者遺留下了難以徹底消除的禍患。不過,安史之亂最終是在代宗時平定的,這是代宗最為得意的事。經歷了八年動盪的大唐帝國,元氣大傷,再無法達到開元天寶時期的太平治世,代宗的重要任務就是醫治戰亂的創傷,但動盪和磨難不僅抵消了他建設國家的熱情,也使他開拓進取的銳氣嚴重缺失。越是到後來,他越是頹廢,甚至懷疑人的力量,平日裡遇到緊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