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文宗生母蕭氏被立為皇太后以後,居住在大內,穆宗的母親也就是文宗祖母懿安太皇太后郭氏居興慶宮,敬宗的母親王氏稱寶曆皇太后居義安殿,號&ldo;三宮太后&rdo;。文宗對她們是每五日一問安,逢年過節都會親自往各宮謁見。對於祖母太皇太后郭氏,因為有擁立之功,更是禮數有加,文宗經常從城內復道中前往南內興慶宮,群臣及內外命婦也到宮門問候起居。開始,有司獻四時新鮮瓜果給三宮時稱&ldo;賜&rdo;,文宗認為言賜不妥,就拿起筆將&ldo;賜&rdo;改為了&ldo;奉&rdo;。太和五年,在宰相的建議下,為了把太皇太后郭氏與寶曆皇太后稱號有所區別,將居義安殿的寶曆太后以宮為稱,改稱為&ldo;義安太后&rdo;。開成年間的一個正月十五元宵節,文宗率同諸王、公主等在鹹泰殿上燈,亮如白晝,迎來三宮太后,為她們奉觴進壽,一如家人之禮。
文宗在位期間的行為舉止,與敬宗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勤勉聽政文宗與敬宗每月上朝二三次不同,他每逢單日就上朝。每次上朝時間都很長,舉凡軍國大事,從朝廷用人到國庫儲藏,從各地災情到水利興修,他無所不問,從大政方針到具體措施,他都詳細地與宰相大臣討論研究。他要求把各種節假日或者輟朝的時間儘量安排在雙日,以便不影響單日的上朝。文宗還比較重視發揮諫官的作用,太和九年(835)十二月,文宗令鑄造&ldo;諫院之印&rdo;,改變了諫官進奏表章還要在其他部門請印以造成奏事洩密的狀況。
生活節儉文宗不僅倡導節儉,革除奢靡之風,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即位之初,就下令放宮女、太常音聲人,各地額外的進獻和上供的奇珍異物基本上停止,五坊的鷂鷹玩物和遊獵之事也都停廢。他自己的飲食從不鋪張,特別是遇到各地發生災荒的時候,他更是主動地減膳。十月十日是他的生日,這一天被立為&ldo;慶成節&rdo;,文宗也不允許宰殺豬牛,只許食用瓜果蔬菜,他還特別詔令京兆尹暫停在城南的曲江池宴請百官和在宮中為他祝壽。文宗嚴禁臣下衣著豪華,有位駙馬戴了很貴重的頭巾,他提出批評。有位公主在參加宴會時穿的衣裙超過了規定,他就下令扣除駙馬兩個月的俸錢以示懲戒。有一個官員穿著桂管布做的衣服拜見皇上,桂管布是桂林地區生產的一種木棉布,布厚而粗糙,較之綾羅綢緞自然略遜一籌,文宗見他衣衫就認定此人是個忠正廉潔的臣子。他自己也做了一件桂管布的衣服,文武百官紛紛效仿,致使桂管布的價格上漲很快。文宗穿著樸素,有一次他對臣下說:&ldo;我身上的衣服已洗了三次了。&rdo;眾人都讚譽皇杜牧《張好好詩》區域性上節儉的美德,只有翰林學士兼侍書的柳公權認為,皇上君臨天下應該選賢任能,使天下太平,皇上穿洗過的衣服,只是生活細節而已。不過,能夠注意節儉對於一個封建皇帝來說也是難能可貴的,史書上也稱讚他&ldo;恭儉儒雅,出於自然&rdo;。
喜歡讀書文宗不喜歡音樂、歌舞和遊樂,不近女色,自己在聽朝理政的閒暇,十分注意讀書。文宗曾對身邊的人說:&ldo;若不能甲夜(初更)親自處理政事,乙夜(二更)觀覽圖書,怎麼能夠做人間君主呢?&rdo;所以,他每當退朝處理完政事以後,就手不釋卷。
文宗博覽群書,見識很是淵博。他經常就經書詩賦中的名物詢問大臣,結果宰相經常被他問住,回答不上來。有時候,他不僅讀古典,也很瞭解當代人的詩文。有一次,他在內殿賞花,就問身邊的人:&ldo;現在京城傳唱牡丹詩,誰寫的最佳?&rdo;前朝劉禹錫的&ldo;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師&rdo;是很有名的,侍臣告訴他中書舍人李正封的&ldo;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