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生日(第1/3 頁)
最先開口打破寂靜的依然是彭曼青。
她望著姜銘書,“你是在縮略表達傅恩在那段空白中的經歷嗎?()”
是的,不是真實的經歷。?[(()”他說,“是經過抽象化加工的。”
他頓了頓,好像有些悲傷:“真實往往比藝術化處理後的更殘忍。”
導演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再說下去也過不了審,“我覺得你演得很好。但是我注意到最後你對傅恩精神失常的演繹有所保留,是你對他是否是真的瘋了有懷疑嗎?”
“老實說,因為劇本有限,在傅恩這個角色方面的闡述上基本是留白的。所以我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理解角色。”他回望過去,“至少在我心中,傅恩不是會放任自己徹底喪失自我、精神錯亂的。”
女人的眼睛中流轉著明亮的欣賞,“你簡直是我最喜歡的那類演員了——聰明、認真、刻苦,最重要的是會思考。我很滿意。請回吧。”
底下的演員們神色各異。
有妒忌的,有不甘的,有難過的,還有贊同的。
大部分人都知道導演那麼說意味著什麼。
姜銘書神色自若,重新回到那個角落。
關於彭曼青為什麼選擇這樣一個話題,他其實心裡有點猜測。這必然不是因為導演的惡趣味,更大的可能是,導演解析劇本的時候以更現實的思維填補了人物劇情方面的留白,並且嘗試用影視化的手段將之隱晦地透露出來。
至於她究竟為傅恩填進去了什麼經歷,其實透過彭曼青一直以來強調的人物外貌契合的重要性就能略知一二。
……
姜銘書出來後靳培英就湊過來問他情況。
他只描述了一下當時的場景,沒有提出自己是否成功的假設。
但帶演員經驗豐富的靳培英一聽就明白,這個角色估計已經十拿九穩了,興奮得很。
出道之作就是大導演的電影,以後在電影圈應該不會太難過——雖然演的不是主角,但也足以讓人記住。
自己真是簽到寶啦!
而姜銘書在和靳姐交流完電影試鏡後,提起了自己新創作的那首歌。
“也就是你想發單曲是嗎?”
靳培英聽完他的講述,明白了他的意思。
“現在這個時代,因為實體專輯的式微,其實很多名氣很大的歌手都已經轉向單純地發單曲了——花費的金錢、精力更小收益卻依然可觀。再加上你也有一定的聽眾基礎,所以如果目前沒有做完整專輯的打算,發單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我當然會支援你。”
於是《一個人的告別》的製作便被提上日程。
試鏡結束沒幾天靳培英接到彭導訊息,確認自家藝人將會出演《誰見他死去》,開機時間是三月中旬。她徹底放下心來。
除了影視方面,在音樂方面姜銘書二月份的行程依舊很繁忙。
單曲大體已經制作完畢。
這次的彈唱視
() 頻拍攝終於不再是定點機位了,得益於專業人士的運鏡和畫面處理,明明只是單純彈鋼琴的影片被拍出了神秘的美感以及劇情感,讓姜銘書覺得很新奇。
這首歌大概會在二月末發表,屆時剛好能趕上《勿忘我》發行第五十天,也算是小小的巧合,映藝便詢問“似水流年()”能不能用別的樂器重新演繹一首其中的歌曲,算作是小彩蛋。
姜銘書沒什麼理由拒絕。
因此剩下來的時間,他還得練習小提琴版本的《暖秋》並且考慮關於主題曲的作詞作曲。
好在忙碌的生活是他最喜歡的,這種忙碌讓他無暇思考別的事情,能夠更沉浸地專注於當下。
小提琴的體積相比鋼琴自然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