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邀請(第1/3 頁)
很罕見,《怪物》這次是全平臺同步上線的,並沒有吊聽眾的胃口。
這讓熟悉流年往常發歌模式的人十分驚訝,但也沒有過度反應,兩種模式各有優劣,選擇哪種都是作者的權利。或許是流年意識到自己所發歌的風格與先前不一樣,不能保證自己原先的聽眾會為此買單、不惜跨平臺來聽歌所作出的調整吧。
這種想法按理來說很對。畢竟再怎麼說《怪物》的風格絕對稱不上“大眾”,吸引的愛好者應該不多,能夠被預見的是必定不會太火。
然而這都是常規發展。
常規之所以是常規,正是因為它是大部分正常人遵循的規律。
而流年是誰?
非常人也。
或者說,超常人也。
他的歌曲品質高得離譜,絕對屬於大部分人心中“好聽”的範疇,而這種好聽,能夠客觀上改變一個對於類似風格帶有偏見的路人。更何況這首歌不只好聽一個優點,它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它所蘊含的豐富暗示都能使聽歌的人深思——也許還暗中契合了一部分人所處的境遇,引發共鳴。再加上一些優質二創與剪輯以及“似水流年”本身自帶的粉絲流量的影響,這首歌竟然出乎所有人意料地爆了。
發表第一天,空降愛樂雲榜單第一和刷子排行榜第一,而且隨著時間的發酵越來越火,逐漸蔓延到別的平臺,比如某短影片平臺中出現了大量用這首歌不同階段的間奏切換做bg的暗黑變裝影片,有些的播放量甚至超過千萬。
“似水流年”憑藉這首歌再次迎來粉絲數的暴漲。不少新粉關注後才震驚地發現原來《大海》也是他創作的,於是關於“似水流年創作鬼才”的標籤趁勢上了熱搜,又為《怪物》的風靡增添了一把火。
這個熱度不僅讓原先狂奶“似水流年”這次沒辦法再被幸運女神祝福的人大跌眼鏡,更讓一些四處碰壁、心灰意冷的音樂創作者意識到了一件事情——儘管生活在充斥著資本營銷的世界中,但真正優秀的作品依舊有被看見、被欣賞的機會。不少人都被這件事激勵,堅持優質的創作,並且在長遠的視角下看,成功推動了本國原創音樂的發展。
而對於《怪物》這份令人始料未及的關注,《音樂週刊》這麼評論:
“主流與否並不是一個有野心、有實力的創作者在創作作品的時候考慮的第一要素。對於他們來說,主流並不是用盡全力所要追趕的目標,而是費盡心機所想重塑的物件——很顯然,“似水流年”就是這種人。而憑藉《怪物》一曲我們也可以看見,他成功了。”
同樣持肯定態度的《原創者》雜誌稱:
“這是單槍匹馬的原創音樂人對當下這個浸透資本營銷、無休止追逐利潤音樂圈發起的挑戰。儘管他本人並不一定預見。”
而更偏娛樂屬性的《文娛早報》則將關注點放在了“似水流年”本人身上,含有一些疑似引戰的話,試圖吸引更大流量、挖掘更多爆點:
“我們不得不承認,‘似水流年’或許是今年當之無愧的天降紫微星,就連憑藉偶像劇《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迅速躥紅的白昊天與沈露都只能退避三舍。短短几個月,自創歌曲就迎來了三連爆,這樣誇張的戰績不僅讓這位樂壇新秀身上多了許多耀目的光環,更讓人懷疑是否世界上真的有所謂的氣運之子存在。值得關注的是,‘似水流年’到目前為止還沒公開露過面,個人的隱私也保護得很好導致我們無法聯絡上他……這讓他籠上了神秘的面紗的同時也使我們對其真面目產生了巨大的好奇——我們無從得知他究竟是真的淡泊名利還是出於什麼別的原因。我個人非常期待未來與這位創作鬼才坦誠相對的一天。”
《文娛早報》的這篇文章一出立馬引來一片罵聲。
從中也可以看出如今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