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神佑女校(第2/2 頁)
道,“大雍已統一天下, 新朝新氣象,我的子民不能目不識丁。”
否則,她為什麼大力發展理工之學?又為什麼不顧大家的反對,毅然決然成立百鳴院和格物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同樣,知識改變命運。
“眼下大雍讀書識字的人不過是百分之十左右,我們大雍人口百萬,但會識字的只有不到十萬人上下,這樣的懸差,我不能坐視不管。”
無論是現代人的角度,還是一國之君的立場,周佑宸一直堅信,讓天下人讀書識字是重中之重。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聖賢之言,莫不能忘。”周佑宸話音剛落,晏淵介面道,“今日陛下所做,日後天下黎民會感激陛下。”
沒有什麼能比傳授知識更讓天下子民感恩戴德了。吃飽穿暖自然是好,但讓他們改變命運,實現階級躍升,更是一輩子的大功德了。
“我已讓人在京城成立了藏書館,到那時候,你可以去看看。”
由於戰亂,書籍焚燬現象很嚴重,周佑宸一攻入京都, 當即派人查封了圖書賬本,一應資料封鎖保管。
藏書館的書免費對外開放,可供天下學子交流閱讀、抄寫記錄。而且,藏書館的書籍多有古籍、珍本、失傳繪本,甚是寶貴,此訊息一出,大家對周佑宸拜了一拜,無形間又贏得了天下讀書人的心。
,!
晏淵也藉此常去藏書館與人交流,起初大家以為這是一個公子哥,不料對方器宇不凡,侃侃而談,待人親和,很快就讓一眾讀書文人引為知己了。
“來年科舉,我看晏兄必然高中。”一個長袍儒生對著晏淵微笑道。
晏淵含笑回道,“我看胡兄弟學富五車,來年必當金榜題名。”
他只是負責調查和摸底,並不打算下場科舉。
這個姓胡的書生一聽此話,果不其然得意道,“那是自然,我家在信州,夫子們都說我一定高中。”
胡書生一副洋洋自得的語氣,讓路過的一些書生頻頻皺眉。他們對這個人很熟,原因不是他的才氣,而是他的脾氣。
不是說胡書生驕矜自負,而是胡書生總愛自吹自擂,自以為是。愛說大話也就罷了,關鍵是流露出的態度讓人很不:()天下無雙之公主萬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