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控制情緒掌控人生(第2/4 頁)
、學習新技能等方式,開拓職業道路。
透過這樣的理性分析和積極應對,我們就能夠逐步建立起對抗消極情緒的防線,不至於被消極情緒牽著鼻子走。
其次,我們也要學會適當轉移注意力,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
1987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魏格納做了一個實驗,他要求實驗的參與者嘗試不要想象一隻白色的熊,結果他們很難將白熊從自己的腦海中抹去。
這一現象後來被稱為“白熊效應”,它揭示了一個事實:我們的大腦依賴同一套神經系統來同時進行記憶和遺忘,這使得我們難以抑制某些想法。
比如,那些渴望戒菸或減肥的人往往發現,越是努力抑制吸菸和吃東西的慾望,它們就越是強烈地迴歸。
這種情況也同樣出現在情緒管理中,當我們試圖逃避痛苦和創傷,往往會導致問題以更負面的形式重新出現。
因此,當我們陷入消極情緒中時,不必刻意去壓抑或遺忘,而是嘗試去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做一些讓我們開心的活動,這樣一來,消極情緒就自然而然地被積極情緒取代了。
,!
三、我們如何創造、強化積極情緒
積極心理學看重積極情緒的作用,堅信積極情緒可以引領人們追尋更為豐富且有意義的生活體驗。
例如,於生活之中,快樂、感恩、希望與愛,可使我們維持樂觀之態,具備堅韌之性,與他人構建良善關係,從而更具實現長久幸福之可能;勇氣、寬恕及欣賞,能讓我們思維開闊,個性豁達,並充滿力量;自愛與興趣,則助我們認清自身,始終滿懷熱忱,追求心之所向。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消極情緒是人類大腦的本能反應,而積極情緒則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進行培養。
那麼,我們可以如何創造、強化積極情緒呢?
首先,我們可以透過促進神經遞質的釋放,來創造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的產生和持續,與大腦中分泌出的神經遞質有關。這些神經遞質主要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和催產素。
針對神經遞質的形成特點,我們可以採取一系列的策略。比如:
其一,我們應定期投身於體育活動,如此方可促進多巴胺與內啡肽的分泌,令我們充滿活力,感受到快樂與希望。塞利格曼教授的研究顯示,僅需十分鐘的鍛鍊便可帶來積極的心理效應,而三十分鐘的鍛鍊則能產生顯著的正面影響。
其二,我們需重視健康飲食,尤其要攝取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諸如優質蛋白質、堅果以及綠葉蔬菜等,這能夠切實提升血清素水平,助力我們穩定情緒,改良睡眠質量。
其三,強化社互動動,享受溫馨的身體接觸,主動構建親密關係,如此能夠刺激催產素的分泌,不但能增進我們與他人的情感聯絡,還能提升我們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這些簡易而有效的方式,不但能夠協助我們營造積極情緒,還能使其得以延續,進而提高我們的日常幸福感。
其次,我們可以透過設定明確的目標並挑戰自我,來強化積極情緒。
明確的目標可以激發我們的動力,而挑戰自我則讓我們在嘗試新事物、突破極限的過程中,收穫成就感與滿足感。這些正面的情緒體驗,將進一步鞏固我們的積極心態。
最後,我們可以透過改變認知方式,讓自己變成更加積極的人。
想象一下,如果某天,我們正在路上散步時,路口突然衝出一輛腳踏車。如果當時我們想:“這人真是太不小心了,差點就撞到我!”那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倒黴,心情也隨之變糟糕。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想到“幸好只是腳踏車衝了出來,而不是一輛汽車”。這樣一來,我們應該不會覺得自己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