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城水太深(第1/4 頁)
坤寧宮內。
朱秀榮繃著可憐巴巴的小臉,來見她的母親張皇后,嬌聲稚氣道:“娘,哥哥給我的珠子,都沒了,再給我兩個好嗎?”
前兩天,朱秀榮拿到的兩個玻璃珠,小妮子非常珍惜。
可是玻璃珠到底喜歡到處亂滾,朱秀榮就算再小心保管,最後兩個珠子還是沒了。
張皇后道:“你皇兄走的時候,特地把琉璃珠都帶走了,他是故意不給你留,要給你立規矩。”
“哥哥怎麼這樣?”
朱秀榮還想不明白,皇兄為什麼要跟她為難,以她的思維想了半天,大概只能理解為……她的皇兄也喜歡琉璃珠,不捨得給她。
……
……
朱佑樘這天早晨早朝時,特地將要把張延齡發去偏頭關從軍的事,跟大臣說了。
也不出意外的,大臣一片反對。
“……諸位卿家,朕的本意是讓他戴罪立功,但若真要論罪,他現在有罪嗎?”
朱佑樘的質問,好似是在提醒文官。
朕說他有罪,他就有罪,說他沒罪就沒罪,伱們再嗶嗶,朕連這小懲大誡都不給了,直接說他沒罪放他回家,看到時損失的是誰。
“東廠!”朱佑樘道。
蕭敬從他身後靠前兩步,朗聲對在場的人道:“查建昌衛指揮僉事彭泉,曾糾結馬隊暗中與番邦行走私販運之事,後因被地方為亂者所阻,心生怨恨而參劾上奏……”
在場的大臣一時有點跟不上思路。
彭泉是因為自己走私的利益受損,才去參劾張延齡?不是因為他大公無私?這……怎麼可能?
有人想出來為彭泉說話。
但很顯然,沒人知道建昌衛地方的情況究竟是怎樣,想那天高皇帝遠的地方,當地的衛指揮僉事行指揮使事的人,等於是一方軍事最高長官,真要走私牟利,也不是不可能。
朱佑樘道:“孰是孰非,朕也不想去過多計較,朕的意思,建昌伯和彭泉二人,都發偏關敘用,以平息上天的怨怒。諸位卿家,如此可行吧?”
如果說是之前,大臣肯定不會同意。
但現在連彭泉是善是惡,都不好斷定,而此案又掌握在東廠手裡。
就算所謂的彭泉走私是子虛烏有,但皇帝為了平息民怨,非讓東廠構陷,將彭泉走私做成鐵案,到時就可以說,建昌衛的地動是老天降罪於因走私不成誣陷勳貴的彭泉,那時別說是懲罰張延齡,到時彭泉和地方將領估計都要遭殃。
“刑部。”朱佑樘見沒人回答,只能主動去問。
白昂走出來道:“陛下,臣認為此尚可。但也應在其二人發西北敘用之時,一併徹查建昌衛之事。”
朱佑樘道:“朕不想節外生枝,此案就到此為止。朕不想再聽到有人提及。散了吧!”
……
……
朝議結束。
在張延齡的問題上,皇帝再一次“大獲全勝”,用一個近乎子虛烏有的彭泉走私的事,把張延齡發西北戍邊的罰罪結果給定下。
也不出意外的,在朝議結束之後,內閣兩人又成為眾矢之的。
謝遷也不耐煩了,對圍上來的人道:“誰若有異議,大可去自行上奏,陛下說不想再聽人提及,難道你們為心中之公義,就要將天理置若罔聞了嗎?孰是孰非不在法司定讞,要在這裡靠嘴皮子商定嗎?”
謝遷是想提醒這些人,不要一有什麼事就當事後諸葛亮。
你們有本事去朝皇帝發飆。
我們內閣跟你們一樣,也都是給皇帝辦事的,沒說有什麼聽起來不公的事就要梗著脖子往前衝。
大臣在抱怨聲中往宮門口走。
劉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