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太平經》的問世,標誌著早期道教基本教義的初步形成,對漢代原始道教的創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太平道為早期道教的一支,它的理論基礎直接來源於《太平經》,張角是太平道的創始人。
張角,東漢時期冀州鉅鹿(今河北寧普)人。家世不可考,生年也不詳。
他最初出現在農民大眾面前,是一個善道教化的大賢良師約在東漢靈帝建寧年間(公元168-171年),張角開始其佈道傳教活動。他透過為人符咒治病的方式廣泛地在社會上活動,大收徒眾,發展力量,擴大影響。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張角所創立的太平道發展成為遍佈青、徐、幽、荊、揚、兗、冀、豫八個州,連結郡國,道徒達幾十萬的道教組織。
張角傳道的方式,在史書中有較多的記載。《後漢書&iddot;皇甫嵩傳》說:初,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於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十餘年間,徒眾數十萬,連結郡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帥。又《三國志&iddot;張魯傳》注引《典略》說:光和中,東方有張角,……角為太平道。……太平道者,師持九節杖,為符祝,教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通道;其或不愈,則雲此人不通道。從這些記載看出,張角的傳道活動,主要是以符水、符咒為人治病,同時還廣招弟子,派遣弟子八人奔赴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此外,張角對道徒所宣傳的教義中,溶合了《太平經》和黃老道的思想。
張角信奉《太平經》,他把自己創立的道教組織命名為太平道,就是直接來源於《太平經》。所謂太平道,即行太平之前之義,因為太平道,其文約,其國富,天之命,身之寶1。張角自稱大賢良師,亦來源於《太平經》。卷九十:今行逢千斤之金,萬雙之璧,不若得明師乎&iddot;學而不得明師,知何從得發乎&iddot;治國欲樂安之,不得大賢事之,何以得一旦而理乎&iddot;卷九十八: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2。張角把自己稱之為大賢良師,實際上是把自己看成是太平道的先知先賢,目的就是要行大順之道,以教救世賑民,實現天下太平。動漫版張角張角傳道的主要法術,是教人叩頭思過,以符水治病。這叩頭思過,也來源於《太平經》。在張角看來,天以至道為行,地以至德為家,共以生萬物,無所匿,無所私3。人之過,是違天犯過所致,要治病,就得跪拜首過,跪拜首過的方法是常以除日於曠野四達道上四面謝,叩頭各五行,先上視天,回下叩頭於地。……解子過於天地也。後有過者,皆像子也4。天是看得見人間行為,聽得懂人間語言的,向天地跪拜,就是請求天神地祇寬恕自己,解除自己的罪過與痛苦,所以當於曠野者,當於鮮明地;所以四達道上者,道者主通事;所以四達者,當付於四時。天之使氣也,且為子上通於天也。四時者,仁而生成,且解子過於天地也5。
張角傳道的另一重要法術,就是用符水咒說療病。符水療病亦稱吞符、。《太平經》說得很清楚:請問重複之字何所主,主導正,導正開神為思之也。……精者吞之,謂之神也。……以丹為字,以上第一,次下行將告人,必使沐浴端精,北面西面南面東面告之,使其嚴以善酒,如清水己飲,隨思其字,終古以為事身。……或見其字,隨病所居而思之,名為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