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頁(第1/2 頁)
故事說完,大家拍手叫好:「就應該狠狠揍一頓這種賣國的王八羔子。造反也就算了,居然還跟洋人勾結,這要是讓洋人殺過來可怎麼辦!」
「怎麼辦?沒聽說書先生說嗎?洋人的炮火轟炸我國,百姓淪為魚肉,我們深陷水火,你覺得能怎麼辦?要麼死,要麼生不如死。」
「你們就算沒經歷過洋人入侵,至少知道戰亂吧?以往各朝各代的戰亂是個什麼形勢,心裡總該清楚。從前戰亂,不論是何人想要爭奪天下,對他們來說,都需要子民。多少會考慮民心。洋人不同,他們看中的只是我大清的富饒物資,至於我們這些人,他們會在乎?」
想到話本中描寫的情形,不少人打了個哆嗦。
有人憤恨起來:「我們好不容易過上好日子,差點被這個姓朱的給毀了。這個姓朱的簡直該千刀萬剮,就這麼輕易讓他死了太便宜他了。」
「什麼前朝不前朝的,都多少年前的事了。這朱家人可真是缺德。」
「這話不對。朱和濰可代表不了朱家人,他祖父不過是個偏遠宗室,當年他祖母還與祖父走散了,他父親說是宗室之子,可聽說找到他父親的時候已經過去兩年,到底是不是,誰知道呢?」
「據聞當年李自成攻入京師的時候,朱和濰的祖母在一個莊子上躲了一年。會不會那時候……」
「這種事情如今誰說得準。我看他這身份八成存疑。要不然就他這品性,跟朱家人也太不一樣了。細數前明兩百多年,十六位帝王,誰跟他一樣?崇禎帝亡國自縊,他做了什麼?賣國勾結洋人!」
有人驚懼:「這位兄臺,小心說話。你此言不妥,這前朝畢竟是前朝。你這語氣是不是太……」
「太什麼?對前朝表露敬重?兄臺,你莫不是忘了這話最先還是太子殿下說出來的。雖是前朝,別的不談,可他們確實未曾割地納貢,未曾和親稱臣。在這點上,他們實實在在做到了。這是事實。太子認,我們也得認。
「更何況這些年朝廷廣開言路,只要不是煽動百姓意圖不軌,就不會因言獲罪。不然你以為我們如何能坐在這裡暢談朱和濰與太子之事?放心吧。皇上和太子的胸襟大著呢。就是這朱和濰……」
年輕人話語稍頓,鼻間冷嗤,「不管他是不是朱家人都該死。準確說,不管是誰,姓什麼,何種身份,但凡做出賣國之舉者,全都該死。朱和濰如此,若他日還有陳和濰,李和濰,關和濰者,亦是如此。」
廂房內,胤礽微微勾唇。胤祉很是驚訝,轉頭問:「二哥,他們……」
胤礽輕輕點頭。胤祉自知今日這齣戲是胤礽推手,人群中必定有他的人在引導。
胤祉疑惑:「二哥為何要替前明說話?而且那個朱和濰,他的身份當真存疑嗎?」
胤礽搖頭:「或許吧。」
胤祉:???或許?
胤禛解釋說:「二哥是不想讓人以為他對朱和濰的懲治是因其身份。所以有意模糊朱和濰的血脈。這麼做也是想將大家的關注點放在與洋人勾結意圖賣國之上,而非是他前明皇室後裔的身份上。」
胤礽神色閃了閃,胤禛說的沒錯,他的目的確實如此,但還有一點。他惱恨的只是朱和濰。雖說前明十六位皇帝非是沒有詬病之處。可至少他們曾做到的事情曾保住的氣節不應該被朱和濰帶累。
尤其他還指望著把這份氣節在本朝延續下去。所以他也想將前朝作為一個標杆。本朝統治者對前朝統治者總有幾分芥蒂。既然如此,必然是不願意輸給前朝的。前朝都做得到的事,本朝如何能做不到?就算以前沒做到,今後也一定要做到!
胤祉恍然大悟:「二哥在話本中故意勾勒洋人入侵的情景,也是為此嗎?」
胤礽點頭:「你以為孤拖行朱和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