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君臣同心(第1/4 頁)
一個尋常的早朝上,突然傳來緊急軍報:清軍在淮河集結,疑有南下之勢。
朱聿鍵正要下令調兵,忽然想起李修然定下的規矩:軍國大事須與太上皇共議。
\"傳令太上朝議事。\"他當即宣佈暫停早朝。
片刻後,太上皇寢宮的議事廳內。
\"根據細作回報,敵軍主力約八萬,\"朱聿鍵展示軍報,\"請太上皇示下。\"
崇禎帝仔細研究地圖:\"這個時節發動進攻,必有蹊蹺。\"
李修然在一旁補充:\"確實可疑。去年此時也有類似動向,最後證明是虛張聲勢。\"
\"臣以為,\"一位將領建議,\"當立即調集淮軍迎敵。\"
\"不可,\"崇禎帝和朱聿鍵異口同聲道。兩人相視一笑。
\"淮軍是我們的主力,\"崇禎帝解釋,\"不能輕易調動。\"
朱聿鍵接上:\"不如派輕騎偵查,同時佈置水師,切斷他們的糧道。\"
李修然暗暗點頭:這種君臣默契,正是他期待的。
幾天後,探報傳來:清軍果然是虛晃一槍,真正的目標是江北的糧倉。
\"多虧太上皇和陛下都沒上當,\"眾臣讚歎,\"否則主力一調,糧倉就危險了。\"
崇禎帝謙遜道:\"這是聿鍵指揮得當。\"
朱聿鍵則說:\"全賴太上皇經驗豐富。\"
危機解除後,兩宮舉行家宴。
觥籌交錯間,崇禎帝感嘆:\"記得當年在北京,朕每次決策都是孤立無援。若早有這樣的商議制度...\"
朱聿鍵認真道:\"叔父的教訓就是我們最好的借鑑。\"
李修然適時提醒:\"所以說,制度的價值就在於此。它能讓決策更周密,也能讓君臣更親近。\"
次成功化解軍事威脅,在朝野引起很大反響。
\"你們發現沒有,\"吏部侍郎對同僚說,\"自從實行雙重朝議,朝廷的決策明顯穩妥多了。\"
\"是啊,\"兵部尚書附和,\"太上皇的經驗加上新君的魄力,配合得天衣無縫。\"
李修然又提出了完善建議:
\"不如將雙重朝議的經驗總結成制度,寫入《南明政要》?\"
崇禎帝贊同:\"好!這樣可以給後人借鑑。\"
朱聿鍵補充:\"也可以防止將來有人破壞這個好制度。\"
京城茶樓裡,說書人正在講述這次軍事危機的處理。
\"你們說,為什麼南明能夠中興?\"說書人問聽眾。
\"因為君臣同心啊!\"臺下有人答道。
\"對!不像當年景泰帝和英宗那樣...\"說書人話未說完,已有聽眾心領神會。
這天夜裡,李修然在日記中寫道:
\"今日得見兩位帝王如此默契,不禁想起當年土木堡之後的兄弟相殘。歷史給了我們警示,而聰明人會從中吸取教訓。看來,這就是歷史最大的意義。\"
崇禎帝也在私札中感慨:
\"與其獨斷專行,不如博採眾議。與其疑心生暗,不如坦誠相見。朕今日才真正明白了為君之道。\"
朱聿鍵則在御製詩中寫道:
\"君臣一心天下安,古鑑今昭啟新篇。\"
這次成功的合作,讓雙重朝議制度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不久後,南明朝廷又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創新:
- 設立君臣聯席會議
- 建立決策諮詢機制
- 完善監督制衡體系
正如李修然所說:\"制度的生命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