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史記張儀列傳翻譯下(第3/3 頁)
屈原:將張儀視為外交騙子,認為楚懷王不應聽信其邪妄之言.
太史公司馬遷:稱蘇秦、張儀為“權變之士”乃至“傾危之士”,認為他們的行為和策略多有狡詐權謀之處.
古時文人對蘇秦、張儀的評價角度多樣,具體如下:
從才能與智慧角度
肯定其才學智慧:《戰國策》評價蘇秦在趙國為相時,抑制強秦,使秦國不敢出函谷關,且未費一兵一卒就讓諸侯親如兄弟,肯定了他的智慧和對當時局勢的影響力.
認可其謀略權變: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們為“權變之士”,肯定了二人的謀略和權變之術,能根據不同形勢和物件,靈活運用策略達到目的.
從道德與品行角度
批判其功利性:孟子認為大丈夫應行正道,而蘇秦、張儀以合縱連橫之術遊說各國謀取富貴,不符合其道德標準,認為他們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指責其詭詐性:揚雄在《法言》中稱蘇秦、張儀的縱橫之術為“騙人之術”,認為他們雖有口才和智謀,但缺乏誠信和道德操守,其行為和手段為聖人所厭惡.
從歷史影響角度
肯定其推動作用:有觀點認為蘇秦的合縱與張儀的連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和歷史發展,客觀上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其策略智慧也為後世提供了借鑑.
認為其作用有限:也有文人認為,蘇秦、張儀的縱橫理論雖在短期內造成了各國的紛爭與聯合,但從長遠看,其合縱連橫的聯盟並不穩固,難以持久地改變歷史走向,作用有限.
合縱
含義:合縱即燕、齊、趙、魏、韓、楚六國聯合起來,形成從北到南的縱向聯盟,共同對抗西方的強秦.
實施者及過程:蘇秦是合縱的主要推動者。他先後遊說燕文侯、趙肅侯、韓宣王、魏襄王、齊宣王、楚威王,指出六國合縱的必要性和秦國的威脅,最終促成六國訂立合縱盟約,蘇秦擔任縱約長,佩六國相印.
目的及影響:目的在於聯合弱國抵抗強國,防止秦國兼併。合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秦國的擴張,維持了六國與秦國之間的戰略平衡,使秦國在十五年內不敢輕易出兵函谷關.
連橫
含義:連橫是秦或齊拉攏一些國家,共同進攻另外一些國家,後來主要指六國分別與秦國聯盟,以求苟安.
實施者及過程:張儀是連橫的代表人物。他遊說各國,透過分析各國形勢和利弊,勸說其依附秦國。如張儀遊說魏哀王時,指出魏國地勢平坦、地緣劣勢明顯,合縱抗秦收效甚微,而秦國強大難以抗衡,從而使魏哀王傾向於連橫之策.
目的及影響:目的是破壞六國間的合縱,孤立各國以便秦國各個擊破,最終實現兼併和擴充套件土地的目標。秦國透過連橫策略,成功地分化瓦解了六國聯盟,為其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太史公曰:蘇秦兄弟三人,皆遊說諸侯以顯名,其術長於權變。而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毋令獨蒙惡聲焉。
季子周人,師事鬼谷。揣摩既就,陰符伏讀。合從離衡,佩印者六。天王除道,家人扶服。賢哉代、厲,繼榮黨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