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柳永(第1/2 頁)
柳永(約982年—1057年),福建崇安人,原名柳三變,字景莊,後來改名為柳永,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別名柳七,世稱“柳屯田”。他是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生平經歷:
早年經歷:柳永出身於官宦名門、書香世家,先祖為中古士族河東柳氏。他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系統訓練,讀書刻苦,幼時便開始學習詩詞,志向高遠。
科舉坎坷:鹹平五年(1002年)左右,柳永在家鄉透過鄉試後赴京參加科舉,但屢試不中。他曾多次應試,在第四次科舉考試(1024年)失敗後,憤怒之下離開汴京,由水路南下,從此填詞為生。期間,他的詞作《鶴沖天》中的“忍把浮名,換做低吟淺唱”被宋仁宗看到,導致後來他雖考中進士,但被罷黜功名。直到景佑元年(1034年),柳永第六次參加科舉才終於得中,當時他已自稱“及第已老”。
為官生涯:柳永考中進士後,先後擔任過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峰鹽監、泗州判官等官職,後來以屯田員外郎致仕。
晚年生活:嘉佑二年(1057年),柳永返回崇安家鄉,在路過潤州時去世,享年75歲。
2. 創作特點:
語言風格:柳永在詞作的語言表達方式上大膽創新,既運用書面語,又大量運用市井口語和俚語,如“恁、怎、爭、我、你、伊”等,使詞作生動活潑,易於理解和傳播,同時雅句也頗多,整體呈現出雅俗融匯的特點。
內容取材:他的詞具有紀實抒情性,題材廣泛,包括男女愛情、社會底層歌妓心聲、市民大眾的生活、北宋都市生活和市井風情等,貼近市井大眾的生活,堪稱當時社會生活的“實錄”。
表現手法:柳永結合慢詞篇幅較長的特點和市民大眾的欣賞需求,創造性地將鋪敘和白描的手法運用到慢詞的創作中,能夠細緻入微地刻畫場景、人物情態等。
敘事結構:在詞作的結構上有所創新,時間結構體現出迴環往復的特點,空間結構上擴充套件為自我思念對方,同時設想對方也在思念自己的多重空間結構。
3. 主要作品及影響:
主要作品:柳永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詞作,流傳下來的大概有兩百多首,被收錄到《樂章集》中。其代表作品有《雨霖鈴·寒蟬悽切》《望海潮·東南形勝》《八聲甘州》《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等。
對詞體發展的影響:柳永之前,慢詞創作比例很小,而他結合新曲創作了大量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當時詞壇上以小令為主的格局,使得慢詞和小令兩種詞作體制平分秋色。他還是兩宋詞壇上創作詞調最多的詞人,現存的兩百多首詞就用了133種詞調,其中有一百多個都是他首創或首次使用的。柳永的創作方向改變了詞的審美趣味,用市民容易理解的語言和易於接受的表現方式,著重表現平民百姓所熟悉的事物,對後世詞人如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柳永是北宋時期宋詞領域第一位卓有成就的改革家,對宋詞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鶴沖天·黃金榜上》是柳永的一首詞。
原文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賞析
上闋:開篇“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柳永訴說自己科舉落榜的遭遇,“偶失”二字,看似輕鬆,實則蘊含著深深的失落和無奈。“明代